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2020-01-01更新 | 530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一五计划”期间,广西某市实际完成项目投资829.85万元,涉及机械制造、有色冶金粮油加工、日用化工等十余个行业,全市工业企业由1952年的34家发展到1957年的161家,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递增率达到24.1%,达到7738万元,工业发展居广西各城市之首。这些成就(       
A.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得益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体现该地经济领先全区D.体现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2023-09-1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柳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今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归根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最能体现该讲话主旨的制度是(     )
A.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
A.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B.国家政体的变化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的变革
2019-12-12更新 | 70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广西来宾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表为1953-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据此可推知(     

国家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日本

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18

11.6

3.6

3.8

10.1

7.9

15

A.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较好的贯彻
B.“一五”计划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
D.“一五”计划前我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
7 . “一五”期间建设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 和西部地区。150项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 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35个,其中21个安排在四川、陕西两省。由此可见,该布局
A.意在强化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地位B.突出资源分布与军事需要的结合
C.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D.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8 . 1949年10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了中央人民政府各机构的领导人,其中各党派民主人士占比见下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副总理政务院领导成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政务院下属34个机构的正副职位
各党派民主人士占比50%52.3%20%44.9%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B.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从此确立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得到体现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末年的公元11年,黄河在河北省磁县南决口,成灾漫流多年,直到公元70年,东汉明帝任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河床疏导。王景采取修堤、分洪、滞洪、放淤的综合措施,修、补堤坝千余里。黄河在之后的800多年间没出大的事故,被学界称为“长期安流”。东汉末以来,少数民族的内迁使耕地减缩、牧场扩展。畜牧相较农耕,对土壤植被的破坏要轻一些,黄河中游土地利用情况的这一变化,使下游的洪水量和泥沙量大为减少。黄河下游的人口在两汉时达到1600余万,西晋时锐减为208万,北魏全盛时也不超过250万。因人烟稀少,黄河决溢以至改道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现存魏、晋及隋末史籍中,有关黄河水患的记载多语焉不详,如北魏统一北方后,468年河决,27个州镇皆饥,全国四分之一地区受灾,对这样的大事,史籍中仅廖廖数语。

-一据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等

材料二   三门峡工程是“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华的156个工程之一,于19574月动工,后因中苏关系恶化,在苏联专家带走大量技术资料以及断供核心设备的情况下,仍于19609月建成。三门峡水库的淹没面积这样大,是否必要、合理?三门峡水库是否会很快淤死?是否会危及西安工业基地?为了充分地控制洪水和泥沙,合理利用黄河水力资源,支持下游五省的灌溉事业和有关地区的工业,必须在中游干流上兴建大型水库。水土保持是治黄的基础,中游地区向下输沙占总量的90%.三门峡工程设计方案假定:到1967年减少入库泥沙20%,到1977年减少50%.陕西省估计,到1962年减少39%,到1967年减少75%.预计七八十年或者百年之后,随着三门峡库容的渐淤积,它的防洪和综合利用效用将逐渐转移到千支流其他水库,它将转化成一个梯级电站。实际上到1964年三门峡淤沙问题就迫在眉睫了,后经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改建,与小浪底等其它工程联合采取“蓄清排浑”的调控方式才有所缓解。每年调水调沙都会排放出大量的高含沙量水体,导致下游河水严重缺氧,黄河藻类、鱼类大量死亡。

--据1958年《水电部党组关于黄河规划和三门峡工程问题的报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学界认为东汉后黄河“长期安流”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门峡工程建设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时需要注意的原则。
2021-12-13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读下图

据此判断,该场景(     
A.反映了新中国政权的巩固B.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体现了中国民主建设特点D.标志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