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19521975年中国粮食产量

分类年份19521962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5
粮食(百万吨)195160194.5214218209211240284.5
指数9175911001029899112133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华军事侵略
C.③的趋势表明我国基本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是 1950-1956 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 100,不包括手工业)。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       )

A.中共已意识资本主义的弊端
B.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是1950—1956年国有企业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化(百分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型
年份
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各项税收78.7864.9256.1656.1253.9151.1350.28
国企收入13.9824.4432.9335.9640.6344.9147.92
其他收入7.2410.6410.917.925.463.961.80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D.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2024-03-14更新 | 126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6 . 据统计,1949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比达92%;广告主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则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广告主身份也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对比表。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1.5%0.7%71.8%6.9%
1956年32.2%53.4%7.3%7.1%接近于零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三 全会公报提出:现在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郑谦、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四卷)

材料四 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奇事”典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变化的历史意义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判断这是哪一次重要会议并分析它的深远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中得出的重要认识,并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史实加以说明。
2022-12-19更新 | 243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
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C.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
D.开始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落后面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上海大隆机器厂公私合营后,资金利润率由1953年的11.8%上升到1957年的25.57%,全员劳动生产率也由1953年的1896元增加到1957年的6203万元。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资本家工作热情提高
C.国家资本主义的推行D.新的企业制度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同学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其中合理的是

新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示意图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B.国民经济调整——乙图
C.“人民公社化运动”——乙图D.经济体制改革——丙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