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53年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全面展开,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全国各地在21万余个基层选举单位、3.23亿登记选民中进行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并最终由省、市人大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单位,军队及华侨单位选举产生1226名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由此可以推定(     
A.五四宪法充分反映人民意志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趋于成熟
C.基层群众自治得以全面落实D.多党合作制度具有明显优势
2024-02-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2022-03-09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3 .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宪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A.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B.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C.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D.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
2020-06-28更新 | 582次组卷 | 24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6年10月的某一天,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招待所竟然住下了1440人,全部是机械部下属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来北京只有一个目的:要钱要人。这说明了
A.国民经济恢复势头迅速B.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确立
C.国家优先发展机械工业D.经济所有制发生大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2017-10-19更新 | 611次组卷 | 30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