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9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A.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国家统一
B.完善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
C.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胜利
D.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
2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年代尺相关史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都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都是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D.都推动了基层乡村的发展和建设
2023-10-03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

——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综合材料谈谈对近现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6-27更新 | 68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2019-01-30更新 | 2023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陈云文选》中载,建国后,北京市东来顺羊肉店公私合营后的状况:“原来只用三十五斤左右的小尾巴羊,现在我们(政府)山羊、老绵羊、冻羊肉都给,涮羊肉怎么好吃?……东来顺的羊肉原来一斤一块二角八,现在要和其他铺子一样,一块零八分。……原来一个人一天切三十斤羊肉,现在规定每天切五十斤……。”这种经营状况(     
A.说明公私合营不利于经济发展
B.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建立的弊端
C.需要国家调整教条的经济策略
D.国家不善于经营民生类的企业
2023-03-03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53年以来,在武汉市委“基建第一”、“紧密团结起来,为把武汉建设成为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而奋斗”的口号引领下,新建工业企业32个,其中投产企业29个。国家重点工程青山热电厂、国棉一厂等相继建成,武汉钢铁厂等国家骨干工程开始建设。这些成就(     
A.推动了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B.是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缩影
C.说明武汉工业水平领先于全国D.得益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2023-03-30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1949   1956年《人民日报》“战争”“和平”与“建设”三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国家工作重心的调整B.国际形势的根本转变
C.政府对外方针的改变D.外交环境的全面好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湖北省粮食产量达到215.4亿斤,增长31%:棉花400万担,增长49.3%:芒麻36.6万担,增长95.3%:花生达到319万担,增长将近三倍半。这证实了(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国家优先发展农业战略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生产关系变革的优越性
2023-04-28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上有观点认为,中国国力贫弱,政府应“施仁政”,与民休息,应多发展轻工业,改善民众生活。毛泽东在1953年指出,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是小仁政;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大仁政,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毛泽东的谈话旨在(     
A.强调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C.加快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进程D.重视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2023-05-08更新 | 286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2年,我国钢、煤、发电量、原油、水泥、棉纱、粮食、棉花等工农业产品产量均大幅超过1949年前的最高产量。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这些成就
A.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奠定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础
C.体现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D.缩小了工农业发展之间的差距
2022-03-14更新 | 631次组卷 | 15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