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下表为1953﹣1957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一时期我国(     
工业农业水利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质储备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其他
58.2%7.6%19.2%3%7.2%3.7%1.1%
A.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发展迅速B.优先发展重工业及配套设施
C.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自由放任”指引着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先是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农业的先行发展使人口得以持续增长。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足而又康价的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上广大世界市场的开辟,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蒸汽机的发明,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技术革新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英国以纺织业为先导部门,采矿业和冶金业与其并行发展,带动了其他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工业化逐渐扩散到各工业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业中。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工业的不断升级。对英国人来说,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几乎是浑然一体。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轻工业阶段向重工业阶段阶梯化渐进,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为工业萌芽提供有利的条件。英国还重视完善、改进立法与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深化保驾护航。

——摘编自张丽娜《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经济成为社会事业的核心任务,工业化道路始终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本,整合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乱象,通过“一化三改”,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随着“一五”计划的展开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逐渐认识到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应该按比例协调发展。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百业待兴的局面,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主要是借鉴苏联经验,但随着中苏关系破裂,我们也看到苏联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创新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把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创新相结合,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兴国、科教兴国以及创新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工业发展中,既重视经济效益,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GDP的高速增长。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主张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和中国人民利益的。

——摘编自孙民《中国共产党开创工业化道路百年历程、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工业化相比,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英工业化建设对中国当代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2023-05-28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3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全国粮食会议,决定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国家严控粮食市场,由中央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该举措旨在(     
A.避免城乡差别的扩大B.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
C.进一步密切城乡联系D.巩固土地改革的成果
2023-05-28更新 | 55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初衷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政府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2023-05-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体现了当时(     )
A.国民经济恢复调整完成B.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C.生产方式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23-05-2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从经济上说,到1952年后期,70%-80%的重工业和40%的轻工业为国家所有,国营贸易机构和合作社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50%以上。从组织上说,1953年底党员总数达到了650万。”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A.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B.统一战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C.社会主义改造条件已经成熟D.私营经济已转变为国有经济
2023-05-26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0年10月,陈云提出了“战争第一,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政收支主张;在11月的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他把这一主张作为财经工作方针进行了阐述,并把“战争第一”改为“国防第一”。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抗美援朝运动的展开
2023-05-25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1949   1956年《人民日报》“战争”“和平”与“建设”三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国家工作重心的调整B.国际形势的根本转变
C.政府对外方针的改变D.外交环境的全面好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所示为1950~1956年中国科普协会相关工作数据。这些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时间

科学演讲/场

科学展览/次

宣传品种类/种

宣传品数量

1950年8月~1953年2月

15000

450

120

40余万

1953年3月~1954年12月

21000

1450

1051

600余万

1955年1月~1956年2月

12000

1200

1849

700余万


A.“科教兴国”战略已启动B.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C.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提升D.科技落后局面初步改变
2023-05-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如图为1949~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情况变化图。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     
   
A.合作化运动制约了农民积极性B.农业改造推动粮食产量增长
C.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