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2017·山西·一模
1 . 下表为1949—1956年国民收入构成表(单位:%)。据下表可知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
1949年68.412.60.33.315.4
1952年57.719.53.64.314.9
1956年49.8246.24.215.8

A.中国的工业化拉开序幕
B.人民物质生活逐步改善
C.经济部门比重基本平衡
D.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2 . 下表是“一五”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比较(以1952年为100)。
年份(年)19531954195519561957
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109112.4111.1114.5120.2
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6100.5102101102.2

据此可以推知
A.农产品收购价高于工业品零售价
B.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重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均衡
15-16高三·北京东城·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下表为北京市建设成就统计资料,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项目1952年1957年
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1.773.05
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3.0515.68
社会零售总额(单位:亿元)3.0813.64
国有企业职工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59.64%85.47%

①经济建设成果辉煌
②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
③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④我国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8-10-06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5 .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的影响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C.“一五”计划的实施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38.754.948
流入农业的
资金(%)
7.611.418.4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53.733.733.6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15-16高三·吉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1950年)中国美国印度
钢产量2.37kg538.3kg4kg
发电量2.76kwh2949kwh10.9kwh
A.实行三大改造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开展大跃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     )
项目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425765539297108801340113358
指数100154218255315314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435759286801784872226878
指数100136156180166158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恢复
C.和平过渡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原则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