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养牲畜。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业生产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世界合作社组织的发源地之一。1862年赖夫艾森采取互助原则,创办以农民为本位,解决农业资金问题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安森豪信贷协会。协会不要求成员入股投资,运营的盈余作为共同财产进行积累而不做红利分配。1872年信用社建立了“莱茵农业合作银行”,不仅可以平衡各家信用社的资金短缺,而且成为了信用社的商品购买中心。除此以外,赖夫艾森还建立了阿尔米纳农业保险公司。1877年赖夫艾森又创建了农村合作社权益保障联合会,通过定期对信用社的工作和经济审计来监督其运营。信用社的发展也得到了德国政府的重视以及财政支持。1889年德国《合作社法》修订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信用社的发展。1930年,赖夫艾森组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合作社联盟,并一直发展至今。

——摘编自孙婷《德国的农业合作社》等

材料二   1951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在原来革命根据地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快速在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其它省、市普遍建立起来。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家。这一时期的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经营管理人员由社员选举,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基本上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李明贤《新中国6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赖夫艾森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农村信用社建立的背景,并结合上述材料,比较中德农村信用社的差异。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代中国农村金融建设的启示。
2022-03-03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1-2月,毛泽东、周恩来与苏联政府商谈援华建设项目时,建设汽车制造厂成为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后来,中央政府将汽车制造厂的兴建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个重点项目。汽车工业筹备组一方面组织专家勘察选址,一方面在北京成立汽车实验室,举办短期实习培训班。安排学生到国内有关工厂实习培训,其中大部分成为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技术骨干。筹备组派人考察了国民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汽车修配厂,……收集到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托美国礼和汽车公司完成的汽车厂设计资料,还发现了从美国斯特林(Stering)公司购买的汽车图纸。1951年,最终确定在长春建立汽车制造厂。

材料二: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汽车尾气排放增加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企业或合资企业手中,我国想在传统汽车领域超越国外竞争对手难度极大……相对于传统汽车技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发达国家较小,尤其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再加上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和车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各类电动汽车财税政策的激励下,各类电动汽车初步进入产业化准备阶段,尤其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摘编自王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济影响与政策支撑研究》孟少农《中国汽车工业的创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注重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从新中国成立初到____年底,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1)原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急于求成等。
(2)具体做法:对农业、手工业、____的改造,建立起单一的社会主义____,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
(3)评价: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集中力量进行____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弊端日益暴露,使企业失去活力。在农村则挫伤了____,造成农业长期落后。
2023-09-1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单元单元整合
2023·江苏扬州·模拟预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因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50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合作社。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已有社员1.5亿,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推进,1951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建设,1957年后,人民公社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

——摘编自彭远国《中国供销合作社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

材料三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我国的供销合作社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编自张希深《中国供销社发展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2023-06-20更新 | 330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2-23高二下·辽宁葫芦岛·期末
7 . 名字承载了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9年以前各个时代用的比较多的名字有

19491950年:郑解放、秦建国、叶南下、高正明。

19511953年:宋卫国、方卫平、邓援朝、姚抗美。

19541957年:高建设、申互助、童和平、张建强。

19581959年:孟跃进、潘胜天、戴红花、王超英、方卫星。

——材料来自网络

材料二   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1959年及以前196019691970197919801989199019992000200920102019
建国秀英秀英浩宇欣怡
建华桂英桂英欣怡浩然梓涵
国华秀兰婷婷宇轩诗涵
和平玉兰建国玉兰婷婷子轩梓萱
桂兰建华俊杰宇航子涵
建平秀珍建军秀兰建军皓轩紫涵
凤英玉梅红梅佳怡子豪佳怡
玉珍建平浩轩雨涵
志明玉英浩然俊杰雨欣
德明兰英雨欣子涵一诺

——材料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实,解释不同时期人名用字的含义,概括不同时期人名用字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如果现在有一位刘姓父亲,希望你为其新生宝宝起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名字,那么你将为他取什么名字?并阐明其含义。
2023-07-21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3-14更新 | 403次组卷 | 5卷引用:选必2 第五单元测试卷 B卷
9 . 经济:一五计划(1953--1957)
(1)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
(2)社会主义工业化:
特点原因成就
优先发展______,注意调整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①历史: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轻重比例____②现实:国防安全的需要③吸取____工业建设中的教训。①初步建立了____的工业体系
③社会主义______由此开展(未完成工业化
多集中于_____部地区和______地区   ①近代以来民族工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东北地区____较好,便于获取苏联帮助
②初步形成了___的工业化布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适应国家______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建立________合作社和_________合作社:对_______________实行公私合营
3)实质:社会主义革命,生产关系变革,变私有制为________________
4)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特点: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并举
2022-12-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十单元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史-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土改基础上我国农村呈现出汪洋大海似的小农经济……因而,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要求来看,土地改革远非最终解决了土地问题……认为应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地引导农民走互相合作的道路。下列关于我国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推动农村的生产规模扩大
C.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需求D.土地改革使农村建立起土地公有制
2022-06-30更新 | 61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观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