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952年新中国有关经济的部分数据统计。据此判断,新中国(     
人均GDP全国城乡人均储蓄存款国家外汇储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城镇职工年均工资收入
119元人民币1.5元人民币1.09亿美元57元人民币445元

(以上数据为1955年币制改革后的人民币单位,数据是采用的国家统计局折算数据)
A.发展重工业是当务之急B.工业化建设的资本积累严重不足
C.应当积极发展对外贸易D.已经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任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1953年降低43.1%,年均下降0.9%。从单位GDP能耗指标值(GDP按2018年价格计算)来看,由1953年的0.91吨标准煤/万元逐步上升到1960年最高的2.84吨标准煤/万元后逐步下降,20世纪70年代开始又逐步上升后,基本呈现稳步下降态势,2018年下降到0.52吨标准煤/万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能源司《能源发展实现历史巨变 节能降耗唱响时代旋律——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材料二


——据美国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AIAC)相关数据整理


对比两则材料中的信息,围绕“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8-10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流行词汇
20世纪50年代苏联老大哥、列宁装、解放汽车、公私合营
20世纪80年代个体户、万元户、国优省优部优、迪斯科、牛仔裤
20世纪90年代中关村、因特网、伊妹儿、下海、下岗

——数据——摘自《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提炼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写出阶段和选择的词语,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1954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截至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总人口为601938035人。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全国经济恢复制定具体目标B.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参考
C.为贯彻社会主义原则提供依据D.为选举人大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020-11-0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报》公布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主要为
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配合全国普选提供准确数据
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规划经济发展提供准确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018-03-01更新 | 78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网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9 .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2016-11-27更新 | 17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怀仁县一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10 . 阅读下面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2018-09-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结业考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