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使用频率的变化情况。1949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中上述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说明(     
A.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B.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
C.中国外交服务于内政的特征更加明显D.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56年,毛泽东说:“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应当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由此可见,毛泽东(     
A.肯定宏观调控的作用B.主张向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
C.重视发挥企业积极性D.认可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23-11-25更新 | 237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中国”这个共同体之内,最主要的互应变量,至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向。政治范围内,包括政权的性质和行政的结构;经济范围内,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和资源的分配;文化范围内,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宗教组织;社会范围内,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尤其注重精英阶层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交叉影响,互相制衡,总的结果呈现为复杂共同体本身的强弱、盛衰和聚散。

——摘编自许伸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三   1953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的基础”。

1964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9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摘编自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的复杂系统中,社会、文化两项变量套叠非常紧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期,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现代化”的侧重点,并加以阐释。
2023-1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大改造期间,黑龙江省孟克里村的男人们感叹道:“要想丰产,缺了妇女可不行,别的村要是不把妇女发动起来,那可赛不过我们。”山西省西故县村的男人们也说:“如今妇女们顶了大用啦。”这反映出新中国(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6年2月,中共中央转发《关于争取尚在资本主义国家留学生回国问题的报告》,指出“我们认为对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留学生应采取普遍争取的方针,重点应放在美国”。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领域改革全面铺开B.中美人才争夺矛盾加剧
C.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D.外交转向资本主义阵营
6 . 下图是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选好人,办好事》,画面是某地的人大代表选举场面,会议选举产生了一批人大代表,代表们胸前戴着大红花,人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该宣传画展现了当时(     
A.基层选举方式多种多样B.土地改革取得彻底胜利
C.人民当家做主的新风貌D.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7%,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比1952年增长2倍,机器制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5.2%提高到9.5%。由此可知,我国(     
A.现代化经济体系确立B.重工业落后状况得到改善
C.工农业布局趋于合理D.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22-11-02更新 | 6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所示为画家朱鸣冈于1954年创作的水彩宣传画,图片中为一位拖拉机手与老农的对话:“咱们要共同努力来建设社会主义。”该作品体现了当时中国农民(     
A.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B.加入人民公社的喜悦
C.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憧憬D.支援工业建设的愿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

记述出处
史料1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宁欣《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史料2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司马光《资治通鉴》192
史料3(太祖)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
史料4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随者,……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述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援引材料中史料信息加以说明。
(2)结合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10 . 下表是1952年底全国开展扫盲运动,在农村推行“速成识字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这反映了当时
美帝阶级农民出身群众贫农
95%100%92%99%95%85%

A.举国倾力抗美援朝B.社会各阶层消除对立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D.准备进行民主选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