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二   立宪治国开创之功

19546月,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1954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果说,《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颁行,还只是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序幕的话,那么,“五四宪法”的诞生才算是正式拉开了新中国宪政建设的锦绣帷幕。

——摘编自文正邦《共和国宪政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宪法”诞生的背景及“开创之功”。
2024-02-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无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厂,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

——摘编自庄鸿锋《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材料二   “一五”计划开始时,工业化所需巨额资金主要取自我国的农业。民国时期中国的积累率从未超过6%,而1953年以来,积累率高达20%—30%。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3.6%。“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

——摘编自高粱《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和意义。
2023-08-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1951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即再用22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     
A.国民经济恢复B.“一五”计划C.经济体制改革D.对外开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施工的150项目看,军工企业44个,钢铁、有色冶金等冶金工业企业20个,化工企业7个,机械工业企业24个,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工业企业52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这些项目的建设(     
A.改善了新中国工业分布的空间格局B.实现了三大产业关系的基本平衡
C.促进了我国较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D.完成了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成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近七十年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出英国和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认识。
2022-07-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县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合格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从执掌全国政权的时候起,就注重从整体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对旧中国的改造,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领导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延续的社会改革。


表2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简表
改革概况
土地改革1950年6月颁布《土地改革法》,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消灭了地主阶级,与此同时,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
工矿交通企业民主改革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对工矿交通企业残余反革命势力和封建势力进行系统清理,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民主改革,极大调动了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婚姻制度民主改革1951年5月,《婚姻法》正式实施,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引发了沿袭几千年的婚姻习俗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婚姻关系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妇女的解放,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据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7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确立
8 . 读如图,中国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一五”计划的实施D.“大跃进”
9 . 《论十大关系》指出,“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据此可知
A.中共汲取了苏联建设的教训B.中共重视市场的资源配置
C.中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中苏工业化道路截然相反
10 . 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该记者报道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