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I文献主要作者Ⅱ相关历史事件
A.《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E.《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
F.《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G.《论人民民主专政》
H.《论十大关系》
中共中央
邓小平
中宣部
中共中央国家计委江泽民
毛泽东毛泽东
①社会主义建设
②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⑧中共十四大
(1)从表中的[栏中选出三项信息与II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⑥,示例不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三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2024-05-12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记》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的初控》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这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回答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两种制度,其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24-04-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51日发表了刘少奇的讲话作为社论,“我们必须给劳动者、特别是那些在劳动事业中有重大发明和创造的劳动的英雄们和发明家们以应得的光荣……这就是我们的新道德的标准之一。”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劳动人民和劳动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1951104日发表了《对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展开斗争》,195251日发表了《迎接劳动人民的世纪》等等。从统计来看,仅题目中含有劳动一词的报道:1950年有327篇,1951年有255篇,1953年有253篇,1954年有269篇,1955209篇。这些报道涉及劳动英雄、普通工农劳动者、学生、军人、工商业家、娱乐界,不仅有国家领导人对劳动的肯定,也有通过科学展览对劳动的历史追溯,还有新中国各行各业火热劳动场面的新闻特写,展现了他们积极劳动建设社会主义的风貌。

——据《人民日报》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初期宣传社会主义劳动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宣传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意义。
2024-04-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二   立宪治国开创之功

19546月,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1954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果说,《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颁行,还只是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序幕的话,那么,“五四宪法”的诞生才算是正式拉开了新中国宪政建设的锦绣帷幕。

——摘编自文正邦《共和国宪政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宪法”诞生的背景及“开创之功”。
2024-02-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1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整理的“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部分)。

时间进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和1980年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劳动英雄和先进生产者主要来自农业、机关和军队方面,劳模精神则是“为革命献身、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经验加创新”,一线产业技术工人是主流,评选出来的劳模通常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劳模精神的内涵则演变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更强调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改革开放事业的突出贡献。

——摘编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根据材料概括评选劳模标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无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厂,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

——摘编自庄鸿锋《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材料二   “一五”计划开始时,工业化所需巨额资金主要取自我国的农业。民国时期中国的积累率从未超过6%,而1953年以来,积累率高达20%—30%。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3.6%。“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

——摘编自高粱《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和意义。
2023-08-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9年,根据地经济形势日益严峻,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序幕正式拉开。毛泽东、朱德亲自开荒种菜、纺线织布,根据地的党、政、军各界人士一齐动手,大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在运动初期,部队、机关和学校采取集体劳动形式,农村地区主要是个体劳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部队与农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出现了互助形式,大量的生产合作社也相继建立起来。

-摘编自操国胜《从“生产自给”到“大生产运动”》

材料二:1954年秋天,北京市石景山区党员干部杨华了解到新生政权粮食短缺的情况,联合5名党员干部主动向北京市委交上申请书,坚决要求到边疆垦荒:“我们是北京郊区的5位共产党员,我们正式提出申请,请批准我们发起组织一个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边疆去,为祖国多做贡献。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从1955年9月初到11月初土地上冻,第一批垦荒队员一共开垦了1200亩地。第二年3月,随着第二批垦荒队员的到来,垦荒的速度得到了提升。到1956年5月初,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200亩。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这片土地从莽莽荒原变成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把“大荒”变成了“粮仓”。

-摘编自余玮《杨华-飘扬在北方共青城的旗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生产运动开展的特征,并指出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垦荒运动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意义。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生产建设中所呈现的优良传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共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共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工业化从何处起步,是一个“苦苦思索”的问题。各有关部门提出过不同的设想,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最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可见,最终确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在党内高层是经过认真讨论的。

——摘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改编

(1)请结合材料,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归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2)阅读材料概括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简析“一五”完成的重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民主迎来了黄金时代,并出台宪法规定:凡属国家机关,雅典公民都有权参与管理,凡属国家大事,雅典公民都有权参与决策。辩论是雅典公民对重大国事问题决策过程中常见的讨论形式。辩论后,由公民以举手或投石(将石头投入壶中)等民主方式作出裁决。“雅典人不相信专家政治”,各级管理机构的国家公职人员不是由君主任命,而由公民轮流充任。据亚里士多德统计,一年之中,轮流担任雅典公职的公民在七百人以上。

——摘编自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为宪法的内容(部分)。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政治与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