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五”时期,在农村全面开展了农村合作化。农村经济体制另一项重要变化是,国家调集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速国营农牧场的建设。1954年先后由军队转业官兵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军垦农场,政府还组织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黑龙江、新疆、华南开荒,建立国营农场。

——摘编自陈廷煊《1953—1957年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美国农业的增长高峰,出现在二战刚结束的“美国农业二次革命”时期,此间美国农业经历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变革:首先是完成了农业的机械化进程,实现机械动力对畜力的替代;其次是现代科学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杂交技术改善了农作物品种,经现代科学改良的畜禽养殖技术大规模应用;化肥、杀虫剂等农业化学品开始大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装备系统及信息系统得到完善。

——摘编自孟令杰《美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并分析其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农业发展的异同,并简评“美国农业二次革命”的影响。

2018-03-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II下学期检测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2018-03-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岳麓版 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

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
人数964853241313442
比例5.11%3.41%2.29%4.55%30.11%13.64%7.29%7.39%2.27%23.86%

—北京市档案馆

材料二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较……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缩小为依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将直接选举从人民公社、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和自治县一级,在选区划分上,将按选民居住情况划分选区,改为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将只有不属于党派、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能联合或单独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的规定,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即可提名推荐候选人。

—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3—1954年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新《选举法》颁布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行的意义。

4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
5 . 实现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3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产业革命,这次工业化是从英国的纺织工业部门开始的。自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机的时代,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巨大的动力,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示范。                                                     

                   ——《英国工业化的几个特点》


材料二 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对于工业化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必须高速度。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道路问题。毛泽东以中国经济的落后性为前提,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也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因此,选择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构想一直为全党所认同,直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泽东和党中央才真正放弃了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设想。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工业化思想初探》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看出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与苏联相比有何不同?
(2)结合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历史背景分析,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并简要评价苏联的工业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工业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三段材料看中、苏、英三国的工业化道路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的中国,按自然地理学的概念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东南季风区,二是西北干旱区,三是青藏高原,从这个角度看,把三个板块合起来叫“大一统”。不同自然生态的地方必然有不同的治理方式,“一国多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经验。汉民族有丰富的治理农业发达区的经验。清朝又延续了从辽金一直到元多个游牧民族的治理经验,并将其带入了中原地带,为三大自然地理板块合一、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曹锦清《中国郡县版图: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1864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占据了伊犁。1875年,左宗棠受命督办西北军务,他严选入疆部队,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式和美式枪炮,还命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仿制和改造了一批先进武器。前敌总指挥刘锦棠执行先阿后俄、缓进急战、剿抚兼施的收复策略,仅一年半就消灭了阿古柏政权。英媒称“显然中国将不顾一切地坚持其主张”。俄国军事家认为“中国的实力难以估测”。1881年,经过一年艰苦谈判,清政府收回了伊犁。

——摘编自李芳《清军在新疆军事胜利与〈伊犁条约〉的签订》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三大自然地理板块走向“大一统”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军取得军事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大一统国家治理方面的跨越性发展。
2024-06-1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前,东北地区开发较晚,城市化进程缓慢。从 1904 年开始,清政府鼓励移民开发东北,实施移民优惠垦荒政策,大规模移民进入东北,民国时期更是形成规模。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以及近代交通业、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港口的兴建,东北地区相继兴起一大批新城镇,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初其雏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大对东北的开发和巨额资金投入,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城市迅速发展,但东北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的被掠夺为代价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的城市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 1941年,东北大都市有沈阳、哈尔滨、长春等16处,小都市172处,另外还有一些小城镇,共计 312 处城镇。

——摘编自荆葱兰、张恩强《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中的关内移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东北雄厚的基础,“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1/3放在了东北。从投资额来看,东北占443%,接近一半。东北地区成为了共和国重点布局地区,也就是成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龙头、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并走在了国家前列。

——摘编自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走在国家前列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1-2月,毛泽东、周恩来与苏联政府商谈援华建设项目时,建设汽车制造厂成为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后来,中央政府将汽车制造厂的兴建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个重点项目。汽车工业筹备组一方面组织专家勘察选址,一方面在北京成立汽车实验室,举办短期实习培训班。安排学生到国内有关工厂实习培训,其中大部分成为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技术骨干。筹备组派人考察了国民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汽车修配厂,……收集到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托美国礼和汽车公司完成的汽车厂设计资料,还发现了从美国斯特林(Stering)公司购买的汽车图纸。1951年,最终确定在长春建立汽车制造厂。

材料二: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汽车尾气排放增加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企业或合资企业手中,我国想在传统汽车领域超越国外竞争对手难度极大……相对于传统汽车技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发达国家较小,尤其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再加上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和车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各类电动汽车财税政策的激励下,各类电动汽车初步进入产业化准备阶段,尤其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摘编自王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济影响与政策支撑研究》孟少农《中国汽车工业的创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注重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建设计划项目。在工业化方面构成基本任务的建设项目有: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项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项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除此以外,加上农林水利、运输邮电、文教卫生等。(二)工农业产值及各主要部门的发展指标。(三)教育和人民生活的计划安排。(四)三大改造的计划安排。(五)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额五年合计为427.4亿元,其中,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8.2%。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是1:9。

——摘编自赵梦涵《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税收史论纲(1949—1991)》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五年规划(计划)”也在改革创新中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优化。从“六五”计划开始,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1990年12月25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三届七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5 年9月25日至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摘编自张同乐、陆军恒《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9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工业是重点,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现代化历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