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名字承载了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9年以前各个时代用的比较多的名字有

19491950年:郑解放、秦建国、叶南下、高正明。

19511953年:宋卫国、方卫平、邓援朝、姚抗美。

19541957年:高建设、申互助、童和平、张建强。

19581959年:孟跃进、潘胜天、戴红花、王超英、方卫星。

——材料来自网络

材料二   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1959年及以前196019691970197919801989199019992000200920102019
建国秀英秀英浩宇欣怡
建华桂英桂英欣怡浩然梓涵
国华秀兰婷婷宇轩诗涵
和平玉兰建国玉兰婷婷子轩梓萱
桂兰建华俊杰宇航子涵
建平秀珍建军秀兰建军皓轩紫涵
凤英玉梅红梅佳怡子豪佳怡
玉珍建平浩轩雨涵
志明玉英浩然俊杰雨欣
德明兰英雨欣子涵一诺

——材料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实,解释不同时期人名用字的含义,概括不同时期人名用字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如果现在有一位刘姓父亲,希望你为其新生宝宝起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名字,那么你将为他取什么名字?并阐明其含义。
2023-07-21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变革资产阶级所有制,变革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的小私有制。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927日)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形态。新政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包括联邦政府权力和重要性的急剧上升,工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崛起,开始考虑对少数民族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权益。美国政治中的新政传统在民主党当政时期-1948年杜鲁门和1960年约翰·肯尼迪、1964年约翰逊时期得到加强。即使是在1952年和1956年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当政时期,也没有改变新政的基本方针。艾森豪威尔说:“如果哪个政党试图废除社会保险,取消劳工法案,那你们就不可能在我们的政治历史上再听到这个党派的声音。”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各发生了哪些变化?两国的变化有何共同点?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调整。概述两国的调整措施,并分析其调整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仅有132个城市,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0.6%,而且城市的功能残缺,结构不合理。1949年至1958年,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及工业化的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的时期。这一时期,为改变西部城市发展的落后状况,中国工业建设的布局开始向内地倾斜。从1959年我国开始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的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受到限制,历史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被进一步强化。城市户口、农业户口、市民、农民的界限更加分明,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到限制。另外从1961年到1962年,精简、下放2600万城市人口到农村,以及1966年至 1976年的十年文革,进一步阻滞了城市化的进程。

材料二     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改革开放给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建议。1994年,中国的“民工大潮”汹涌澎湃,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军、狄江华《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3-07-29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11月,上海《东方杂志》编辑部发起了一次“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征稿活动。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来稿数量众多。1933年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选择了100余人的稿件进行了刊发。(下表为部分刊发稿件表达的“中国梦”)

银行家幸乃器推翻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为中华民族发展扫清障碍
大学教授何思敬未来的中国将属于工农劳苦大众的同盟
公务员盛止戈梦想中的中国要“执国际之牛耳,解除世界弱小民族的病苦”
作家谢冰莹我梦见一个“没有侵略,没有剥削,没有战争和屠杀”的大同世界

材料二   1949-1956年《人民日报》关于国家话语高频核心词词频统计(部分)

词汇年份
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
频数频数频数频数频数频数频数频数
人民7435599342958198759973170895676980559297
民主2309018897146201161013792162181452515969
和平1506727107213822910819738239952234316405
注:据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戴录1949-1956年间《人民日报》发表的138687篇文章全部统计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杂志》选择刊发表中“国家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1956年段的高频核心词成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 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二归纳“一五”计划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一、三分析,“一五”计划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因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50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合作社。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已有社员1.5亿,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推进,1951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建设,1957年后,人民公社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

——摘编自彭远国《中国供销合作社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

材料三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我国的供销合作社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编自张希深《中国供销社发展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2023-06-20更新 | 341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3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3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均,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钢要的指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阳铁厂发展之路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
2022-07-18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1953
1957
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年均增长率 4.5% 4.3% 11.1% 3.9% 4.0% 5.1%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9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1956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分析材料三,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022-07-0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北京同仁堂总经理乐松生在当时彭真市长的建议下,成立了国药研究所,开聘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中药剂研究。1953年,研究所成功研制出银翘解毒片、香连左、女金子片和黄连上清片等四种片剂,改变了中药没有片剂的历史。乐松生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保护,他对公私合营的事也积极起来了,1954年,乐松生带头向国家速父了公私合营申请。同仁堂的工人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感觉一下子就解放了。在国家的扶持下,同仁堂像中国其他中药企业一样,彻底摆脱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简单的于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设备所替代。结果是素以“质高价昂”知名于世的北立同仁堂成药,在公私合营后连续几次降价,成为质高价廉的产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列欢迎。

——摘编自李建勋《民族工商业改造,老店同仁堂新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北京同仁堂率先进行公私合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50年代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的影响。
2022-09-10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材料二   本法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倡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社”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