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5 道试题
1 . 1993年,历经了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摘自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摘自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作用。
2021-12-1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训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因素。民主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关于民主思想的论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贵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名论,荀子有“君舟民水”的生动比喻,明末清初诸大儒更为激越地表达了“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理念。先哲们的这些思想,为梁启超等近代民权与民主先驱者们提供了思想资源,“天下为公”观念更成为孙中山终身奉行的理念。

——摘编自胡发贵《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滥觞》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使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会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及其实践意义。
2022-01-12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经营制度的变迁。

内容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
社会经济背景恢复国民经济发展重工业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农业经营
制度变迁
家庭经营基础
上的合作经济
集体所有制下
的集体经营
家庭经营基础
上的双层经营
家庭经营基础上
的多元经营
农村土地制度农户所有集体所有集体所有、家庭承包集体所有、家庭
承包、多元经营
农业发展目标恢复农业生产积累原始资本保障粮食安全保障食品安全

——摘编自《中国农业经营制度:演变历程、问题聚焦与变革取向》


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括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特点,并说明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历史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史”。
2021-04-2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山东卷)
2021·全国·一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斯·韦伯从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观念入手,试图发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精神基础。新教伦理反对骄奢淫逸,主张积极的自我控制,这对养成节俭有序的行为习惯也有帮助。这套伦理教导人如何以合理的方式来赚取利益,培养热爱劳动、节俭、勤奋等品质。

桑巴特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向我们证明:14—16世纪,欧洲奢侈之风盛行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支撑。

——摘编自杨紫安《韦伯新教伦理观试探》等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从三个方面提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和方向:一是在建设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二是精简行政机构,节约行政经费,有计划地坚决地精减冗员,节约支出;三是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斯·韦伯和桑巴特两人的不同观点,并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中央发出厉行节约指示的背景及意义。
2021-04-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末年的公元11年,黄河在河北省磁县南决口,成灾漫流多年,直到公元70年,东汉明帝任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河床疏导。王景采取修堤、分洪、滞洪、放淤的综合措施,修、补堤坝千余里。黄河在之后的800多年间没出大的事故,被学界称为“长期安流”。东汉末以来,少数民族的内迁使耕地减缩、牧场扩展。畜牧相较农耕,对土壤植被的破坏要轻一些,黄河中游土地利用情况的这一变化,使下游的洪水量和泥沙量大为减少。黄河下游的人口在两汉时达到1600余万,西晋时锐减为208万,北魏全盛时也不超过250万。因人烟稀少,黄河决溢以至改道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现存魏、晋及隋末史籍中,有关黄河水患的记载多语焉不详,如北魏统一北方后,468年河决,27个州镇皆饥,全国四分之一地区受灾,对这样的大事,史籍中仅廖廖数语。

-一据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等

材料二   三门峡工程是“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华的156个工程之一,于19574月动工,后因中苏关系恶化,在苏联专家带走大量技术资料以及断供核心设备的情况下,仍于19609月建成。三门峡水库的淹没面积这样大,是否必要、合理?三门峡水库是否会很快淤死?是否会危及西安工业基地?为了充分地控制洪水和泥沙,合理利用黄河水力资源,支持下游五省的灌溉事业和有关地区的工业,必须在中游干流上兴建大型水库。水土保持是治黄的基础,中游地区向下输沙占总量的90%.三门峡工程设计方案假定:到1967年减少入库泥沙20%,到1977年减少50%.陕西省估计,到1962年减少39%,到1967年减少75%.预计七八十年或者百年之后,随着三门峡库容的渐淤积,它的防洪和综合利用效用将逐渐转移到千支流其他水库,它将转化成一个梯级电站。实际上到1964年三门峡淤沙问题就迫在眉睫了,后经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改建,与小浪底等其它工程联合采取“蓄清排浑”的调控方式才有所缓解。每年调水调沙都会排放出大量的高含沙量水体,导致下游河水严重缺氧,黄河藻类、鱼类大量死亡。

--据1958年《水电部党组关于黄河规划和三门峡工程问题的报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学界认为东汉后黄河“长期安流”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门峡工程建设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时需要注意的原则。
2021-12-13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月,一些华洋杂货批发商囤积钟牌414毛巾,零售价在10天内售涨84%,严重影响了国内民众的生活。为扭转困局,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取缔投机活动。19504月,中国百货公司成立,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国营百货零售商店48个,门市部87个;同时各级政府更是号召每一个县都要成立一家百货商店。至1956年,我国公私合营的百货商店已达到2803家,由此,国营商业掌握了大量货源,使军需和民用的物质需求有所保障。

材料二   1992年起、各大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等各种新业态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它们大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并迅速扩张,逐步蚕食百货商店在中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1998年,286家大型商场总体实现利润22.25亿元,同比往年下降16.93%,1999年,百货商店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239家商场有149家利润至现负增长,其中72家亏损近三成。2001年后,我国逐步消除壁垒、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于一直萎靡不振的中国百货业来说,也是一剂“治病猛药”,通过与外资企业合资、并购、竞争,中国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转型的进程被大大缩短,它们利用已有的优势,利润得到稳步提升。

——以上均摘编自马军《我国百货商店发展历程及展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营百货商店建立和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公司转型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高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915日至28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来自全国的1141位人大代表出席大会,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材料三   1949年春,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


(1)材料一中图(a)会议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其职能在1954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b)所示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3)中共“进京”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是否考出了好成绩?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油画具有再现生活、表现力强的艺术特点,以下是新中国早期的油画作品。



——摘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油画作品中的工业题材》

材料二   1965年,铁西区(属辽宁省沈阳市)建成全国重工业制造基地,创造出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诸多“第一”。但上世纪80年代起,铁西区国有企业开始出现企业冗员、负债严重、停产半停产等问题。从1992年到2001年,国有企业发展遭遇了“最困难的十年”,曾经聚集37家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北二路”有了“亏损一条街”的新称号。2002年至2007年,企业通过“东搬西建”(企业搬离铁西老城区,在开发区异地重建)、“关、停、并、转”,完成重组改造,并实施机制改革,逐渐走出转型阵痛期……如今的铁西区消灭了棚户区、实现了“天蓝水绿公园多”,并被国家授予“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的称号。

——摘编自《铁西文史资料》


(1)指出材料一中油画反映的时代精神及其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西区应对国有企业发展困境的举措及作用。
2020-12-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虞、夏到春秋时期,我国农业仍保留了从原始农业脱胎而来的明显印痕,木质耜的广泛使用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工具已日益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进入铁器时代以后,未耜仍以变化了的形式继续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用铁铸农器大体始于春秋中期或稍前,到了战国中期,人们把使用铁农具耕作看得如同用瓦锅做饭一样的普通。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我国农具的发展轨迹及其意义。

材料二   1   1923年河北盐山县农具一览表

功能、用造种类、明细
耕地和平整土地木把铁柄犁、两行排齿耙、耠子、推耙、锄
播种两齿下种耧、石磙
收割或打场木叉、镰刀、木锨、竹帚、条箩、筛子、簸箕
灌溉水戽、辘轳
收获或运输扁担、木制独轮手推车、木制铁瓦大车、拖车
加工磨、碾子

表2   1958—1981年河北盐山县农具一览表

功能、用途种类、明细
平整土地用农具七寸步犁、双轮双铧犁、机引大中型犁、机引圆盘耙
中耕农具耘锄
播种农具铁制三腿耧、畜拉播种机、机引大型播种机
灌溉用具铁制水车、木龙水车
收获或运输农具胶轮大车、胶轮手推车、双轮小拉车

——摘编自杨学新、任会来《中国农具80余年的变迁研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2与表1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021-02-0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议会控制国家主权,而土地贵族又在议会中占主导地位,大土地所有者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圈地,议会圈地造成土地产权的大转变,使土地高度集中于贵族等大土地所有者手中。大土地所有者为了提高土地收益、增加他们的财富,推行了一系列农业改良措施。1730年,辉格党政治家汤森德勋爵退出政坛回到诺福克郡,此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农业改良,在推广四茬轮作制、芜青种植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社会上层人士推动的农业改革,在全社会起到一种表率作用。18世纪中叶农场制兴起,由于土地的使用相对固定,一些农场主开始推广与使用新农具,农业机械化也因工业化的兴起而缓缓拉开帷幕。在18世纪,地主贵族在经营或出租地产的同时,开发矿山、创办工厂的情况并不少见。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农业的恢复作为整个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在农村开展了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同时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事业费和农村救济费支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政府在百废待兴、财政收入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使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兴修水利设施,防洪抗灾。从1950年政府即把群众选种和农场育种结合起来,即在国家农业科研机构选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的同时,开展一个群众性的选种育种运动。在耕作和栽培技术改良方面,政府三年内在各地新建大型农具厂12个,推广新式农具43.9万部。同时以成建制的人民解放军为骨干,吸收大量城镇知识青年、移民和科技人员,组成农垦大军,开荒造田,创建国营农场。1950年和1951年各级政府大力组织了城乡交流并积极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的异同,并分析18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的背景。
2021-01-24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济源、平顶山三市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