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在1951年春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城乡交流摆在第一位”。1951105日,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在天津举办,历时45天,成交总额达1.5亿元。本次物资交流大会设置了17个展览馆,会后广大群众对此反响良好。

大会展馆的介绍

类别展览馆备注
综合类物资交流服务馆、工商业改进馆、区际馆物资交流服务馆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展馆;展出的是合作社、交通、金融、邮政、税务、贸易等部门为城乡物资交流服务的政策和程序。展品包括华北地区滞销的产品,如柴胡、黄苓等。还展出了优良品种,如“金皇后”玉米。

农业类
棉花馆、粮食馆、经济作物馆、战胜灾害馆、农业生产资料馆、农业生产改进馆

工业类
棉织品馆、日用品馆、手工业馆、重工业馆
土特产类山干鲜货馆、药物馆、畜产馆、水产馆

群众代表的反响山西棉农曲耀离参观展览会后不无感触地谈到:没想到不把棉花卖给国家,工厂就不能开工,工厂不开工,国家生产就要受到损失,这样下去,农民种的棉花也没有用,工农的生活都不能改善。更没想到棉花除织布织毯外,还有其他的用处。

山西平顺合作模范郭丙福说:“我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咱们赶上一犋好牲口,一天能耕四亩地,一个小拖拉机一天能耕一百二十亩到一百五十亩,顶三十犋牲口。”

——据王巧鹏《国计民生:1950年代初华北城乡物资交流会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北城乡物资交流大会举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本次物资交流大会是如何促进城乡交流的。
2024-05-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2 . 我们能造什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洋务新政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这种努力最终失败。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546月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国历史》第4册

(1)毛泽东此段感慨表达了什么愿望?为什么会有此感慨?

材料二   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援建的156个重大项目分布

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
辽宁24陕西24黑龙江22山西15吉林10
河南10甘肃8四川6河北5内蒙古5
北京4云南4江西4湖南4湖北3
新疆1安徽1





156个项目以重工业为主,涵盖煤炭开采、钢铁冶金、化学工业、机器制造、航空工业、电子工业、船舶工业等各方面。

——选编自董志凯、吴江《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

(2)材料二中156个援建项目实施的时代背景什么?

材料三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将波音飞机引入中国市场,中国民航首次订购10架波音707客机。截至201811月,波音公司向中国交付第2000架波音飞机。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参观波音的伦顿和埃弗雷特总装厂。上海飞机工业公司开始生产MD-80主起落架舱门。1980年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与波音签订合同,加入波音供货商行列。

1987年美国联邦航空局向上海飞机工业公司颁发生产许可证。截至1999年,世界范围有3100架波音现役飞机装备有在中国生产的重要部件和组件。

(3)中美在飞机制造业合作方式上有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

材料四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习近平2024新年贺词

(4)结合近现代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历史的认识。
2024-04-09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纪录片《1952年国庆节》。国外记者普遍反响良好,仅有个别怀有偏见的人提出,片中有国庆阅兵的镜头,说明“中国在搞军国主义”。周恩来听到议论后说:即便是个别看法,也值得注意,再请他们看一部越剧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正式放映之前,代表团在旅馆里先行放映,但放映不久很多观众便鱼贯而出。工作人员觉得让外国人看这部电影,简直是“对牛弹琴”。不得已,他们将剧情和唱段写成了一本十多页的说明书,准备译成外文,发给外国记者。不料,这一做法却被周恩来批评,他说:“十几页的说明书,谁看?我要是记者,我就不看。”随后,周恩来提议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前用英语作三分钟的说明,概括地介绍一下剧情,用词要有点诗意,带点悲剧气氛,把观众的思路引入电影,不再作其他解释。放映结束后,观众纷纷发表观感,普遍认为:太美了,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感人。一位印度记者说:中国在朝鲜战争和土地革命中拍出这样的片子,说明中国的稳定,这一点比电影本身更有意义。一位美国记者突然悟出一个道理:中国现在不要战争,要工业化。一位美国教授不请自来,看后要求购买拷贝,并说应当把电影拿到好莱坞去放映。

——摘编自姚遥《新中国对外宣传史——建构现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取得的外交成就及所体现的外交智慧。
2024-06-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历史B卷
4 .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国民法典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国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加强国防经济建设和156个重点项目,推动工业化建设,发展合作社进行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上述基本任务,“一五”计划还提出了12项具体任务和相应的重要指标: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也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贸易业,培育各方面的人才,加强人员综合素质,要逐步改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继续创新手工业,加大生产和出产速率,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席芬芬《建国初期的工业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确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它是在汲取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双百”方针非一朝一夕之功。1951年,毛泽东谈到了“百花齐放”;1953年提到了“百家争鸣”;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明确了其地位。

——摘编自徐骁《“双百”方针的历史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与“双百”方针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双百”方针提出并贯彻实施的历史意义。
2024-01-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底,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发展,不仅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而且生产关系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已居于领导地位,非社会主义因素已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可以说,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应势而为,及时调整和完善了原来的认识和设想,于1953年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高长武《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之后,趁热打铁地领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是大势所趋,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消灭了几千年来农村中的私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期间,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8%,为历史之最。但在集体化的过程中由于过急过快过粗,以及过于简单划一、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没有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成效,而且留下了平均主义等后遗症。

——摘编自周含华《对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的再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并指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2024-01-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在这次事变(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抓住广大的群众对于国民党的失望与愤怒而组织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消灭国民党统治的争斗……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材料二   19358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指出:“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摘编自《八一宣言》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中国共产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步伐时,中国的工业化条件并不是很好,存在着不少困难。就有利的条件来说,中国共产党结束了中国100余年来的政治腐败、遭受侵略、社会动荡的惨痛局面,建立了一个独立统一的现代民主国家。如果说中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依靠主观能动性创造的,那么不利的条件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短期内仅靠主观努力是难以消除的……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难以避免出现曲折起伏,从而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难度。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方针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化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024-06-0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起,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工业化问题。毛泽东一度相信,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1951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21月,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给周恩来写信,强调用不着走弯路摸索,必须完全依靠与信赖苏联的援助,从一开始就建立最现代化的工厂。毛泽东对此信非常重视,特别批示要求中央会议讨论。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最终确定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速度力求迅速的方针。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材料二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2024-06-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宪法与国家宪法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经过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 国家在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也在加紧推进。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982 年 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八二宪法”) 。 “八二宪法”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重新阐明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国家机构和内外政策。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八二宪法”的特点。

材料三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 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就是要让每个人奉宪法为准绳,通过有效的宪法实施,让宪法和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能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最根本的秩序保障与制度规范。

——“塑造共同的宪法信仰”, 《人民日报》, 2014 年12月4 日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   
2024-01-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涌现出无数典型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在收集到的下列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哪一件更能印证活动主题,请说明理由。

图1 王进喜跳入泥浆池控制井喷

(1960年)

图2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中国人民邮政发行

(1972年)


(2)为更深入的进行探究,收集到如下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与说明。
序号类别内容
日记王进喜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上只能记差距。”
书籍《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湖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
电影《创业》(以劳动模范王进喜为原型),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年。

(3)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时代精神的形成背景。
王进喜大事记
1923108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家庭。
童年时期6岁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出去讨饭;10岁就进山给地主放牛。
1949年—1950玉门解放后,他通过考试在玉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上了钻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4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10王进喜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看到因没油烧而背着“煤气包”的公共汽车,感慨道:“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
19603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他主动请缨,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达大庆,之后与工友们日夜奋战,甚至跳入泥浆池控制井喷,被誉为“铁人”。
196941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从此,“铁人王进喜”随着“大庆油田”的名字传遍中国和世界。
19701115因胃癌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

2024-05-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7 中国现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