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8 道试题
1 . 【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

材料一: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就是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强大的工业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首先着重发展冶金、燃料、电力、机械制造、化学等项重工业,……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利益而积极奋斗。我国的工业化的速度需要大大超过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历的速度,而采取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在工业化和工业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那种高速度。这种速度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我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建设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中国“十二五规划”时期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及其属性(部分)

指标2010年2015年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40.155.8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百分点)4347预期性
城镇化率(百分点)50.051.5预期性
资源环境耕地保有率(亿亩)18.1818.18约束性
森立覆盖率(百分点;20.3621.66约束性
科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百分点)89.793约束性
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百分点)1.82.2预期性

——摘编自郑有贵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旦社论》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经济战略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4-05-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测评(三模)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成立于新中国诞生之初的19516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波兰共和国合资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波公司的成立在那个年代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和外交意义。1961年,中国急需进口粮食,中波公司当时仅有的7条货船直航美国、澳大利亚,不但运回了大批中国急需的粮食,还运回了急需的棉花种子和化肥。1980年波兰食品、猪肉供应短缺,中国以无息贷款方式支援波兰8万吨冷冻猪肉。8条装有冷冻猪肉的中波货船到达波兰港口时,波兰百姓奔走相告。

——摘编自《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新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公司见证中波友谊》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联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在西方金融市场上筹集外资,同时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设立银行。但是,由于他们向苏俄政府提供贷款的条件非常苛刻,难以接受,所以,仅从少数国家(如瑞典、英国等国)得到少量商业贷款。1930年至1945年期间苏联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在主要工业部门建立了一大批骨干企业。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的,几乎包括所有的经济和军事生产部门。

——摘编自罗宝泰《苏联建国初期如何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新中国和苏(俄)联引进外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和苏(俄)联引进外资的共同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引进外资的认识。
2024-05-14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4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现代化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在帝国斜阳里,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开始从求购“坚船利炮”中寻求新路。1865年,李鸿章在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等基础上筹建江南(机器)制造局,并不断扩充,至甲午战前,无论规模还是生产设备,均为国内乃至亚洲机器制造局之冠。其产品主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中国第一台明轮蒸汽军舰“恬吉号”也由其制造。江南制造局每年享有经费3070万两不等,主要用于向西方采购机器、原材料及聘请洋技工等。除了单纯的制造外,江南制造局附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其中翻译馆,在20余年间翻译出版了163种欧美书籍,另办有约30种辑刊。广方言馆不仅是晚清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西书出版机构,其衍生的兵工学堂也是中国设置最早的兵工学堂。

——摘编自孙晔飞、陈娜《江南制造局的前世今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南制造局建立的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二   下图为194277日发行的《晋察冀画报》的创刊号的封面与封底。


封面照片《塞上风云》:193710月,向长城内外进军的八路军杨成武支队。

封底照片《沙原铁骑》:193710月,向冀西进军的八路军骑兵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写份解说词。(要求:说明创刊号的设计意图及该杂志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19501月,毛泽东、周恩来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领导人会谈,并商定苏方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随后,我国提出了建设独立自主的机器工业,讨论了建设汽车制造厂的议题,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工厂设计。19567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胜利下线,标志着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历史的结束。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分析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的历史意义。
2023-09-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起,南昌市委、市政府确定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中心,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轻工业的举措,投资1.5亿元,新建和扩建了南昌发电厂、江西拖拉机制造厂、南昌柴油机厂、江西棉纺织印染厂、江西油脂化工厂、南昌罐头厂等26个重大工业项目。这一时期,还相继从东北、上海等地内迁组建了江西电机厂、南昌橡胶厂等企业,初步奠定了南昌工业发展的基础。南昌市的机械工业担负了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和支援农业的任务,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重点发展了机械制造业,创造了新中国多个“第一”:国营洪都机械厂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运5”和试制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边三轮摩托车“长江750”,南昌柴油机厂生产的2105型柴油机在菜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摘编自南昌市史志办公室《南昌工业史话》

材料二   虽然土地所有制落后、土地分配不公平和贫困继续困扰着印度农村,但第三个五年计划(1961—1966年)使印度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先进的国家。在比莱、杜尔伽普尔和罗尔科拉建设了国营钢铁厂,到1966年,成品钢总产量超过700万吨。由于印度经济的其余部分还很不发达,一些成品钢被出口到日本。印度生产了1100万吨水泥、50万吨化肥、250万台电扇、150万辆自行车、6万台内燃机。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很多关键领域帮助印度工业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摘编自(美)斯坦利·沃尔波特《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轻工业的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和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化过程的特点。
2024-04-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5 .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之君子,置身于仁义道德之途,其强固清明,固足以为人上矣,而出其余艺如射、御之类,又足以备国家之用,而捍患御侮焉,此所谓有用之学也……我国家承平百四十年,所以教习八旗者,文武并用,盖古法也。北方之学者以及边省文儒,犹或有兼习弓马者……现在读书文童,能文者固多,而兼习骑射之武童,人材弓马可观者,亦复不乏。

——摘编自魏源《魏源全集》

材料二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后,全国各地出现合作社办学的新现象。195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应根据农事季节不同情况因时制宜,有所伸缩,提倡“不忙多学、小忙少学、大忙放假”的做法。社员一边学习、一边参加生产劳动,合作社在培养大批有用人才的同时,提高了干部和群众办社的信心。农民很快在办社实践中识字脱盲,学文化、学技术热情高涨。

——摘编自范兴旺《新中国三次农民扫盲运动及其历史意义(1949—1960) 》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教育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合作社办学的意义。
2024-01-19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年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等部门根据“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部署,着手试编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采取边制定、边执行的办法,经过多次修改,195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原则通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计划中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3;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的53%分布在内地,222个项目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城市,合理地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材料二 1996年,经中共中央建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提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更多关注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和部署、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纲要要求,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五年的努力,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的台阶,为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创新的局面。

——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30年》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要归纳“一五”计划制定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024-04-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背景、原因类非选择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对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论语·子路》中说,“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春秋时期的敬姜教育子弟“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墨子教育子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摘编自何杨勇《先秦儒道墨三家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启示》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摘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的劳动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4-03-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短时间里全国建立起数量庞大的放映队,每个放映队要配备1台移动放映机、1台发电机、1套扩大装置、1个自耦变压器、3个收束银幕、1个均衡电阻、30600米片盘、10个左右120米片盘、10个片箱。他们携带影片进入工矿、农村地区,让电影真正深入到基层。

1950—1957年18个省市区平均每十万人拥有的放映单位数量

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山西内蒙古浙江山东江西
19501.61.61.00.60.20.30.1____0.1
19524.92.31.51.10.50.40.30.20.4
19577.02.62.93.22.52.71.11.015
____福建湖南河南广西甘肃青海贵州四川新疆
19500.20.10.00.10.10.10.00.11.4
19520.30.20.20.20.20.90.10.31.6
19571.30.90.81.21.96.01.01.45.8

——据徐鹤涛《电影如何下乡——新中国放映队体系的建立》

材料二   19513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等20部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这批影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

——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放映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影下基层工作发挥的作用。
2023·江苏·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养牲畜。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业生产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二   立宪治国开创之功

19546月,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1954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果说,《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颁行,还只是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序幕的话,那么,“五四宪法”的诞生才算是正式拉开了新中国宪政建设的锦绣帷幕。

——摘编自文正邦《共和国宪政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宪法”诞生的背景及“开创之功”。
2024-02-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