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修订的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现在正在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的作用。


请回答:
(1)国旗、国徽是新中国的象征,它们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讨论通过的,这次大会通过的新中国的施政纲领是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3)据材料三,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2 .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国家治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为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巨大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毛泽东一边稳定新中国政权,一边发展新中国事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立即进行了武装干涉。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立场,毛泽东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决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能否实现,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治国能力。在毛泽东领导下,新中国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工业建设,我国逐渐形成了初步的工业体系。

材料二     新中国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选择了学习苏联模式。十月革命后,苏联(苏俄)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迅速汇集全国人、财、物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给新中国诸多鼓舞和启发。建设经验的缺乏,也是中国选择苏联模式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突破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国家治理方式作出了诸多努力且取得了突出成绩。

材料三   为不断推进新中国的稳定发展,毛泽东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在历史的行进中边探索边总结。毛泽东对新中国民主政治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发展建设中,毛泽东强调要总结一切有益经验,在1956年,他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中的各项得失。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对外举措和政策?新中国有计划有重点开展的工业建设的开端是什么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选择学习苏联模式的原因。毛泽东对突破苏联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有哪些表现?
(3)新中国成立后,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建国初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材料二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我国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总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据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强调:“交通运输是建设中一种先行部门”。经过努力,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建设取得新进展,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1952年到1957年,新建铁路33条,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翻了一番。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交通建设的意义。

5 . 材料   表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785

2733

484

1955

285

10617

4527

941

1965

1223

11926

9102

4116

1975

2390

10582

14134

10231

1980

3712

10080

14800

11141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上交农业税/亿元

1950

13213

69.2

19.1

1951

14369

103.1

21.69

1952

16390

130.4

27.03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材料三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2019-08-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7 .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行业衰落。建国后紫砂壶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阶段紫砂壶生产状况
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1959年,国营“宜兴紫砂厂”建立。
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涌现。


从所有制变化的角度,概括建国以来宜兴紫砂壶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9-03-21更新 | 391次组卷 | 15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8 .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十分重视粮食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未,“率土之众,百不存一。干戈未静,桑农成废,凋敝之后,饥寒重切”。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实行了均田制,并在均田制基础上制定了租庸调的赋役制度,农民负担不是很重。官府还办起义仓、常平库,其目的是“岁不登,则以赈民;或贷为种子,则至秋而偿”,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已是“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以后,宋、明、清各代经济发展都曾出现高潮。

——摘编自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粮食亩产量走势图。



——摘编自李进霞《近代中国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材料三 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95亿斤,1984年达到了8146亿斤,增长了33.65%;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78年的633斤,增加到1984年的781斤,增加了23.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了1984年的355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新突破,种植、畜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1。

——摘编自夏青《农村改革四十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手段及产生的经济效果。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近代、现代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1978年后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2019-05-23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新教材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2)-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生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

材料一   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成就。
10 .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经济政策的调整,以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了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则比较稀少的现状。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并概述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材料二中“社会变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材料三   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以西瓜为例,在1982年居民还为买瓜走远路,排长队,而到1985年西瓜市场放开后,西瓜上市量大,质量好,购买方便。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消费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杨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

——摘编自张太原《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出北京居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