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7%,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而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初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比1952年增长2倍,同时我国已能设计一些比较大型的技术复杂的工程,从而使我国的工业技术一下子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机器制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5.2%提高到9.5%,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状态已经开始改变。

——摘编自代红侠徐家林《“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启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首先,从根本上改变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并结合一系列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新路子。为了改变企业权力过小、缺乏活力、经营管理不善、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等弊病,在实行利改税、厂长经理负责制,取消奖金封顶等单项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使城市改革由点到面,由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逐步展开。在财政方面,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新的财政体制,并在基本建设方面,扩大了地方审批的权限。同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挥经济杠杆在指导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调节作用,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同时,沿海开放地带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摘编自梁秀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的巨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的具体表现,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在经济上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落后。在列宁看来,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工业化)。列宁把实现工业化形象地比喻为: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跨到大机器的、工业的、电气化的马上。但这一战略的推行很快就因为农业生产的迅速萎缩和农民的激烈对抗而宣告失败。列宁意识到,发展整个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积累。但作为列宁后继者的斯大林则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斯大林式工业化道路最终成为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指导思想。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陈痛——前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1957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列56.7%。1978年以后,针对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并积极进行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新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99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为49.3%,重工业比重为50.7%。

——摘编自高晓春《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的工业化历程,并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