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2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 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苏联模式的否定》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战国中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乌乎定”时,孟子说“定于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郡县治民,从制则天下安矣”。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下,各行政区划的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直到县一级。县之下,又有传统的乡里村落,用户籍等制度将民众纳入国家管理之下。《尚书》还说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唐太宗也说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以百姓之心为心”。统治阶级往往以减轻农民赋税徭役负担的方式推行民本措施。重农抑商是秦至清的基本国策,调节贫富是历代统治者试图缓和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做法,背后都有民本的影子。

——据卜宪群《“大一统"和“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整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政权能否经受得住各种挑战的考验、实现平稳过渡并发展壮大,是当时不少国家及人士质疑并观望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一边稳定新中国政权,一边发展新中国事业,实现了稳定与发展的双丰收。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由选择,同时也烙上了时代的深刻印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边学习边创新,边探索边总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经验启示。

——据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并概括具体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国家治理的做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治理的历史启示。
2021-04-2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辛亥革命后到1931年九ー八事变,是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当时东北出现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据20世纪20年代末的统计,东北大豆的商品率为80%~83%,小麦为79%,高粱为40%~42%、玉米为35~36%、谷子为20~22%。总之当时东北地区成为世界性商品粮生产基地。民国时期,东北设厂开矿的热潮经久不衰,除了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和轻纺工业外,在火柴,酿酒、食品等多个部门中都取得显著的发展。1913,奉天总商会提倡各商号集股设立了奉天商业银行;1915年又设立商办奉天殖民银行;1917,益发合与人合办益通商业银行

——摘编自衣保中、林莎《论民国时期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材料二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东北重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对东北进行了大量投资,将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中的58项安排在东北地区,工业建设投资达80亿元。那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何重点投资东北重工业基地呢?新中国成立伊始,处于十分险恶的国际大环境中,但是东北的地缘环境对我国十分有利。1957年年底,东北地区的58项工程全部建设和部分建成授产,它们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因此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摘编自王玉芹《建国初期东北重工业发展状况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并分析东北重工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2005年共进行了13次全国范围的劳模表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劳模表彰情况表(1949-2005年)


——摘编自中华全国总工会经济技术部《新编劳模工作手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劳模评选表彰活动的特点。
2022-01-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大联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