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河北省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农民报名入社的场景。该图可用于说明我国
A.国民经济调整的基本完成B.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人民日报》在19502002年间关于“英模报道”的数量走势分布。


——摘自周晓瑾《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


(1)请选取上图中英模报道量较大的两个时间段,说明导致高峰段出现的相关社会背景。

材料二   下表是《人民日报》不同时段“英模报道”中英模人物行业数据分析图:


——摘自周晓瑾《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个不同时段中英模人物分布最多的行业,并据所学知识对此类报道在不同时段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3)综合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英模报道”数量和宣传的重点行业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1-07-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高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915日至28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来自全国的1141位人大代表出席大会,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材料三   1949年春,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


(1)材料一中图(a)会议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其职能在1954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b)所示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3)中共“进京”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是否考出了好成绩?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4 . 图1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国家印信“中华民国之玺”;图2为新中国成立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图2在设计思想及风格下与图1显著不同。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
A.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B.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坚持“另起炉灶”外交政策D.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