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4 道试题
1 . 冬学是指农村充分利用冬季的空闲时间开办的季节性学校,如表是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部分冬学教育主题,据表可知冬学的目的是(        
时间冬学教育主题内容
1949年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解释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
1952年宣传三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等内容。开展“爱国增产生产合作及社会主义的前途教育。”
1953年宣传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4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宣传教育。
1955年宣传农业合作化的思想以及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B.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C.增强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D.促进民众自我觉醒
2 . 如表为1956—1958年陕西西安供电区电价。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份

大宗工业

普通工业

非工业动力用电

表灯

1956

0.075

0.13

0.13

0.25

1957

0.07

0.12

0.12

0.22

1958

0.075

0.13

0.13

0.25

A.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决心B.西安地区电力基本普及
C.陕西省发电量增长有限D.重工业耗电量逐渐降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因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50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合作社。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已有社员1.5亿,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推进,1951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建设,1957年后,人民公社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

——摘编自彭远国《中国供销合作社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

材料三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我国的供销合作社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编自张希深《中国供销社发展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2023-06-20更新 | 339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历史模拟测试卷(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发表于20世纪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名为《铲掉田坎,连成一片》,此画反映的事件(     

《铲掉田坎,连成一片》
A.旨在摆脱封建土地制度束缚B.出于稳定全中国物价的需要
C.促进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D.有助扩大农民生产的自主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3—1957年,新中国编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把几亿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某种意义说,确实比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还要艰巨。报社在这方面用的力量最多。21篇社论,有12篇是专对农民说话。如《帮农民算三笔账》。社论强调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农民的切身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生动事例向他们宣传大道理,用算细账的方法使他们从眼前利益看到远大利益,看到眼前利益必须服从远大利益。社论按照这个路子,帮农民算了三笔账,即:党、人民政府和工人阶级在解放以来使农民得到利益的账;农民按照党和人民政府的安排,把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卖给国家,对国家和农民有什么好处的账;农民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参加互助合作,对各方面有什么长远利益的账。社论列举了大量不容辩驳的数字,列举农民亲身经历的许多事例,丝丝入扣,由近及远,自然而然引出农民很可以甚至很容易接受的道理……这种形式效果颇好。

——摘编自李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


(1)根据材料,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请你以《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身份帮助农民算清这“三笔账”。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日报》上述社论的认识。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四条基本路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高速度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四条路线”(     
A.反映了中共政策的务实性B.受到国内、国外因素的影响
C.都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022-11-03更新 | 646次组卷 | 83卷引用:周年热点08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7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统计,1951一1957 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研究当时(     
时间 \年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
初级社社数30040001500011400063300021600035000
每社农户数12.315.718.120264844.5
高级社社数110150200500540000753000
每社农户数30184137.358.675.8198.9158.6
A.农业经济的恢复状况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
C.人民政权的迅速巩固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023-07-14更新 | 393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9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根据1953年《选举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在人口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选民登记工作,共有323809684名选民进行了登记,占进行选举地区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随后,在全国基层单位进行选举,参加投票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据此可知,1953年的选举(       
A.助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B.践行了人民民主原则
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2023-05-17更新 | 297次组卷 | 15卷引用:周年热点08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7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