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后农村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
C.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D.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62次组卷 | 8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B.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
C.中国八大的错误思想指导
D.受“左”错误思想的影响
2019-06-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4 . 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形势下,提出国内主要矛盾的会议是
A.第一届人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5 . 如图中出现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D.中共中央制定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B.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注重探索经济建设道路
2019-05-18更新 | 2538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周练三历史试题
7 . 漫画常常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示时事,下图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B.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
C.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D.社会制度变革的完成
8 .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和确定了新形势下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任务”是
A.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B.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修订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
D.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9 . 历史上曾经先后有40多个国家,3000多个国内单位派人去河北徐水县“取经学习”。赫鲁晓夫派记者前去看个究竟。他听了记者的汇报后说:“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苏联是土豆烧牛肉。”赫鲁晓夫评价的是中国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
10 . 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A.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B.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
C.贯彻了党和政府经济调整的方针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