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巴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 高一 期末 2021-04-20 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     
A.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B.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
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
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B.闽南、两广一带
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D.宁夏、陕西一带
2016-12-13更新 | 40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2017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此规定
A.顺应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彻底瓦解了宗族大家庭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齐民要术·杂说》中说“谚曰:锄头三寸泽……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徐光启《农政全书》中也说“锄棉需七次以上,又须及夏至前多锄为佳。谚曰:锄花要趁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
A.丰收全靠不误农时B.依赖农谚指导生产
C.重视精耕细作模式D.耕作方式变化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2020-05-22更新 | 396次组卷 | 45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4月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元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地方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节度使B.设行中书省C.设中书省D.设三司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明代,阁臣服务皇帝、辅理政事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无论是经筵日讲、票拟、诏对、起草诏书还是密疏言事等,阁臣都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政治见解。这表明
A.内阁的行政权力不断在扩大
B.阁臣拥有一定的决策权
C.阁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皇帝决策
D.内阁威胁到了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列反映了“四民”的社会地位,而到清朝时期部分地区则出现了“商贾居首,次者力农,下者读书”。这种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观念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某网站对数千网民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你最想生活在历史上哪个时代”。统计结果如下,你认为网民所述理由正确的是
A.穿越到魏晋南北朝尊享盛世安宁
B.回唐朝与三省长官共商国家大计
C.回到大明王朝担当宰相独揽大权
D.身处民国与邓世昌并肩大战倭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冠状病毒在中国肆虐伊始,不时出现外国人不遵守中国居家隔离措施而殴打医务人员,或在检疫场所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的事件。这些外籍人士的不当行为,不仅遭到了中国人民的舆论谴责,也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这段言论
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1919年11月,长沙女青年赵五贞为反抗父母包办婚姻而被迫自杀。不久长沙南门外一位常姓女青年反抗母亲包办婚姻,而自愿与左姓男子结合,自行到左家成婚,遭到其母及其家族的反对和干涉,后经警署判决婚姻得以成立。这一结果说明了
A.自由婚姻逐渐普及B.新文化运动的追求得以实现
C.政府在婚姻习俗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传统习惯势力的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法币改革实施后的第二年即1936年,全国农产品产量较前三年高出44%,工业产品的产量比1935年增加70%。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从根本上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说明当时
A.改革符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B.改革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C.改革增强了官僚资本的经济实力
D.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国家推行货币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中国从来没有进行五年计划建设的经验,1952年8月-1953年5月,中国派代表团赴苏联学习。代表团成员主要是由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李富春以及能源、冶金、国防工业部门和军队方面的领导组成。这说明中国
A.重工业是国家战略重点B.已经走上苏联式工业化道路
C.全面移植了苏联的制度D.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两次留学苏联的热潮:20年代曾有一批进步青年留学苏联,主要学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而50、60年代留苏学习重心转变为冶金、采矿、电气、地质建筑、水利等专门技术。这一变化
A.得益于中苏两国长期友好B.反映了时代主题的变迁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展开D.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954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反映出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D.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
2020-02-10更新 | 270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B.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注重探索经济建设道路
2019-05-18更新 | 2543次组卷 | 34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