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下图为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2 .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指出: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这表明我党
A.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失误
B.对“左”倾错误有了根本认识
C.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 1956~196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挫折与失误,好心办了坏事。它给我们今天的新农村建设留下的教训有
①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②经济建设要切合实际
③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B.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注重探索经济建设道路
2019-05-18更新 | 2538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5 . 漫画常常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示时事,下图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B.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
C.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D.社会制度变革的完成
6 . 据统计,在从1961年1月开始的两年半中,全国职工精减与录用相抵共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其主要目的是
A.改善城乡关系争取财政经济的好转
B.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农业生产
C.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
D.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促进农业发展
7 . 宣传画是历史的形象记录,下一画作反映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斐然
B.“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振兴
D.“文革”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2019-05-09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梁山一中、嘉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不同时期基本建设投资中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额及比重情况。
时间投资额(亿元)比重(以投资总额为100)
生产性建设非生产性建设生产性建设非生产性建设
“一五”计划时期394.50193.5767.033.0
1958231.9084.187.312.7
1959299.2650.4685.614.1
1960331.8436.8383.414.6

注:生产性建设是指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或为物质生产服务的建设;非生产性建设又称“消费性建设”,指直接用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建设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生产性建设投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B.“大跃进”时期扩大生产性建设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
C.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存在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
D.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少是国情制约下的不得已选择
2019-05-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梁山一中、嘉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这一举措
A.体现了“浮夸风”的影响
B.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
D.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10 .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许多春联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