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据薄一波回忆说:“当时(1958年)甘肃的省委书记告诉我,有的干部执行这个口号很积极,看到过路的人走了很远,还强拉他回来,说天晚了还不吃饭?反正不要钱,非要他吃不行。”这从侧面反映了
A.三大改造的推行激进
B.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
D.农村经济改革成效大
2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3 . 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
A.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B.助推了左倾思想的发展
C.使得中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
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结构
2019-06-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4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
D.一五计划
2019-06-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真实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四: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三可知,在农村地区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材料四可知1979年第一批“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并且在这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这次会议及目标分别是什么?

6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3)根据下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或土地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图2的变化为什么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2019-05-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
(1)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重大失误?
(2)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019-05-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平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B.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9 .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无端撤回专家
2019-05-07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上曾经先后有40多个国家,3000多个国内单位派人去河北徐水县“取经学习”。赫鲁晓夫派记者前去看个究竟。他听了记者的汇报后说:“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苏联是土豆烧牛肉。”赫鲁晓夫评价的是中国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