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次很严重的经济危机,有人用歌谣描述为∶“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下列哪一项是较为成功应对歌谣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A.让农民减少农作物产量B.修改计划调整工农业比重
C.实行大规模私有化策略D.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2 . 周恩来在1957年4月的国务院会议上说:“主流是社会主义,小的给些自由,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都可以采取这个办法。”这表明当时中国
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尝试突破苏联模式束缚
C.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D.违背了中共八大的精神
4 . 下表为1957-1960年中国国民经济变化情况。下述变化明
工农业总产值工业内部所占比重
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重工业产值比重从45%上升至66.4%
农业总产值下降22.7%轻工业产值比重从55%下降至33.4%
A.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
C.国民经济结构亟需调整D.合作化运动促进经济发展
5 . 某新闻报道记载: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和此则新闻关系密切的事件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6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时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到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四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的大城市,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地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判断对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那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根据材料四,说说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7 . 1958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把1958年的钢产量提高到800万吨至850万吨。这都是比较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然而在同年6月举行的北戴河会议上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运动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8 .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关于经济建设的宣传画。据此可知当时在经济建设中
A.各项领域正在全面快速发展B.比例关系潜伏着较大失调风险
C.重点发展钢铁工业,脱离中国国情D.确立了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方针
9 . 它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结果出现“赶英超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这场运动指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教训?
(3)根据材料三,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