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洛克菲勒和安德鲁斯一道,在俄亥俄州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开始启动垄断炼油厂、控制价格计划,并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炼油集团。到1878年, 标准石油公司的石油年产量达到3300万桶,业绩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1882年,标准 石油公司宣布为爱迪生发明的第一座中央发电系统提供润滑保障。同年底,标准石油公司 以信托形式,并购了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纽约标准石油公司。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标准石油公司不择手段地疯狂敛财,以及对同行的垄断性打压,小洛克菲勒(洛克菲勒之子)成了一个富可敌国却名声扫地的人。

——摘编自林蔚仁《艾克森美孚:石油六世帝国》

材料二 在(20世纪)60年代石油会战中,全国有50。多家工厂企业为大庆生产了机电产品和设 备,200多个科研、设计单位和企业在技术上支援了会战,而全国石油系统则集中了包括部 长余秋里在内的4万多人和大批设备、物资到大庆。这4万多人在荒原上,先大规模勘探, 继之进行开发生产试验,然后进行大规模油田建设,在三年多时间里,便建成了一个年产 600万吨原油能力的大庆油田。石油会战典型地体现了“大科学”体制的特点和成效。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和“名声扫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美石油工业崛起方式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石油 会战”的意义。
2 .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的占第二位。”该讲话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 . 如图是1960—1962年中国零售商品物价总指数统计图(以1950年价格为100)由此可知,当时
A.我国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B.“大跃进”刺激了消费
C.经济调整压缩了商品供应D.商品供销存在着脱节
4 . 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根据表格数据的变化最能反映
时间从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1957年2377181.23%9.01%
1958年2666058.23%26.60%
1959年2617362.17%20.64%
1960年2588265.75%15.89%
1961年2559077.17%11.16%

A.新中国的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一直下降
D.新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5 . 下图是一张年历画,画中题诗:“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人众财多好建设,工农业遍地开花。”此年历画应该出现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大跃进”时期
6 .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B.“大跃进”成就显著
C.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7 .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条建设路线的指引下掀起了
A.社会主义改造
B.改革开放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的高潮
8 .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
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现状
B.经济发展规律
C.国家经济政策
D.国际关系格局
9 . 下表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连续四年工业、农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据此推断这一历史时期是
A.1949—1952年B.1953—1956年C.1957—1960年D.1979—1982年
10 . 20世纪50作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
A.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国民经济停滞
D.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