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958年,中共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从中得出的主要教训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
2018-12-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62927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三十年不变。”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B.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解决生产和分配的矛盾D.调动广大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3 .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W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对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解读有误的是
A.中国当时特别注重发展钢铁工业B.此时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
C.该批示可用于研究“大跃进”运动D.折射出当时英国工业实力严重下滑
4 .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这一做法在当时
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5 .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40条规定:“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项规定(       )。
A.有助于克服平均主义B.承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D.扭转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6 .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铁托集团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D.说明当时中国“左”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
7 . 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对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状况概述的关键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50年代,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公私合营、全民炼钢
B.60年代,赶英超美、斗私批修、造反有理、上山下乡
C.70年代,石油自给、批林批孔、解放思想、参加高考
D.80年代,改革开放、下海经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8 . 某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商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C.“左”倾错误影响
D.三大改造完成
9 .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编制的1956~1963年市镇与农村人口迁移情况表(单位:万人,户籍迁移人数=人口户籍增长数-人口自然增长数)。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年代市镇户籍迁移人数农村户籍迁移人数
1956634-573
1957419-117
1958521-306
19591436-942
1961-498-110
1962-13791018
1963-44840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中国城市化进程过快
C.农村经济滞后于城市经济
D.城市化缺乏经济支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