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
①“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④②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2 . 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2018-03-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3 . 如图中的题词,是我党对下列哪一领域提出的工作方针?
A.艺术B.学术C.技术D.经济
2020-03-11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第四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4 . 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
A.超英赶美
B.效率就是生命
C.摸着石头过河
D.造反有理
5 . 下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它与中共八大的思想相背离
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6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含义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7 . 曾在四川出现的一首歌谣唱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这首歌谣应该出现在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B.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9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10 . 读下图:“藕…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它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