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指出,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再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就要胜利地完成了”,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任务应该是, “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次会议(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B.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C.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D.推动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2024-04-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2 . 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城市中不能升学或就业的青年安置下乡。1962年至1966年上半年,全国共动员了129.28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举措(       
A.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求B.导致了城市生产被破坏
C.落实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复苏
2024-04-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1月25日青海省颁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

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规定。

材料二

材料三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作为实物史料,材料一印证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当时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图片事件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时间、名称)?
(3)材料三中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其有何“变”与“不变”?
2024-04-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61年6月,商业部和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召开联合会议,经讨论决定允许此前被并入国营与公私合营企业的小商贩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这说明当时(       
A.“左”倾错误得到彻底改正B.个体经济发展受到鼓励
C.“八字”方针正在得到落实D.建设市场经济目标明确
2024-03-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梦,是2014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朝”。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3)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哪些政治制度?
(4)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几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024-02-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24-02-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61年,整个国民经济的困难还相当严重:农业、轻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继续减少,分别比上年下降24%、21.6%和43.9%;市场商品供应仍然相当紧张,物价上涨,人民生活还有很大困难。为此,中共中央(     
A.开展全党整风运动B.召开了七千人大会
C.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D.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2024-02-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1963年由赵升仁、韦国创作的《加速推广粒肥深施、夺取农业更大丰收》宣传画。此宣传画(       

A.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B.反映了农业的机械化
C.实现了农业生产历史新高D.促进了农业政策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毛泽东说,1956年下半年以来,“人们的思想有些乱”“过去我们跟人民一道反对敌人,现在敌人不在了,看不见敌人了,他有事情,不向你闹,向谁闹呢?”“不听话就‘军法从事’”是对付敌人的。为解决这一现象,毛泽东发表了(       
A.《论持久战》B.《论联合政府》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024-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5亿元,比1962年增长55%,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1963——1965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超过了“一五”期间的速度。这种发展有可能得益于(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