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指出:“重工业方面,由于三年来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1961年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该决议(       
A.旨在推动重工业持续发展B.克服了人民公社的弊端
C.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D.巩固了已有的胜利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倡议1961年4、5月间,刘少奇带领工作组,到湖南进行了40多天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后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对经济困难形势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党和国家领导人此举旨在(     
A.反思“大跃进”运动的弊端B.落实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C.从根本上杜绝“左”倾错误D.扭转国民经济的落后局面
3 . 下图是创作于1959年的宣传画《春耕》,描绘了一个女拖拉机手进行春耕春种的场景。该作品旨在(     
A.说明农田耕作已经实现机械化B.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C.展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D.表明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60年,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10月,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据36个县的调查,施行责任田后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38.9%。这一政策(     
A.源于农民的自主性探索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C.反映建设道路的新探索D.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1—1963年,原先从农村招收的2500万职工被精简下放到农村,由此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人口逆向流动。同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减少4.8万家,相当于1960年全部企业数的44.8%。这表明党和政府(     
A.意在结束人民公社运动B.开始冲破苏联模式束缚
C.试图纠正“左”倾错误D.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2023-03-31更新 | 610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成立。它的功能是承办信托服务、组织推销积压物资,以及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调剂余缺等业务。在经营期间,共处理积压物资3亿多元,代办各类物资1亿元。该公司的成立(     
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局面D.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政策
7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7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1960—1965年湖南省部分经济指标变化情况统计表。这说明当时的湖南(     
年份农业工业
总产值
(亿元)
占工农业
总产值比重(%)
总产值
(亿元)
轻工业比重(%)重工业比重(%)
196029.2440.648.7737.462.6
196532.5146.437.6348.451.6
A.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改变B.经济增长速度全面提高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农村生产关系得到调整
2022-09-11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指示,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凡是国家统购和委托收购范围以外的农副产品,以及完成统购任务和履行收购合同义务以外的多余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自由买卖。这一指示
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B.提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只适合农民个人交换D.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0 . 1964 年开始,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大量涌向中西部地区,仅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新建、扩建和续建的大中型项目达300余项,内迁工厂400 多个。中央财政也重点投向内地,仅1965~ 1967年,国家对四川省的投资就占到全国的14.5%。这一历史现象
A.旨在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B.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正在有序进行
C.巩固了国防安全调整了工业的布局D.符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