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61-1964年我国农民基本生活情况表。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这一时期
项目
农民消费水平
(元)
粮食消费量
(斤)
猪肉消费
(斤)
各种布消费
(尺)
1961年82317.572.828.6
1962年88329.254.4311.4
1963年90329.298.5412.24
1964年95363.9411.2315.4
A.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改变B.机械化生产在农村普及
C.集体经营提高了生产力D.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成效
2 . 读如图《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万吨)》,造成图中数据出现明显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195719505164.0
195820000196.9
195917000170.9
196014350106.3
19611475080.0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21-06-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3 . 1957—1961年,我国经济发展概况数据如下表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57年1960年减少(百分比)
粮食3901亿斤2870亿斤26.4%
棉花3280万担2126万担35%
生猪年底存栏数14590万头8227万头56%
A.中苏关系破裂B.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C.自然灾害严重D.“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4 . 1958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又宣布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亩产7320斤。……宣布1958年我国小麦总产量达1010亿斤,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农业生产逐步迈向现代化
C.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D.中国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图甲、图乙、图丙是中国现代三个时间段(19541958年、19591963年、2001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依次判断三图相对应的时间段,说明依据。
6 . 中国成为工业化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进行重工业建设,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工业建设开始了以市场取向为指导的探索,工业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主要体现在工业体制改革上,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彭南生《现代化中的“中国式”》

材料二   


                                   19491976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观察材料二所示曲线图,分三个阶段指出1956年—196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2024-02-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工分制是以劳动工分作为计量劳动和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的一种劳动报酬制度,它源于苏联集体农庄,后来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广泛采用。有人认为,工分制是“中锅饭”制度,未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该制度
A.难以保证数据准确性B.太过理想化而难以实施
C.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D.不能代表农民根本利益
2021-01-24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8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因素有哪些?
9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1956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1-08-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特定时代词语语汇中的“高频词”,表征着历史的时间性和历史的延续与变迁,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高频词
会议
社会主义阶级革命经济建设发展人民国家中国领导
八大
1956年)
11898455352791111182557
十二大
1982年)
128356212312492117775262
十四大
1992年)
17914252091841731027611859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高频词汇的变化拟定一个主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4-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