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5 道试题
1 . 下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明
A.我国在牲畜品种改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B.“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破坏
C.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
2 . 如图是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国的宣传画《飞机撞断玉米杆》,这反映了当时
A.玉米种植取得突破B.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C.航空技术飞速发展D.生产上冒进、浮夸
2020-09-0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对下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中国某部门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表
年份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A.1953-1956年生产存在严重冒进情绪
B.1953-1954年工业产值出现明显下降
C.1953-1957年增长完全依靠自力更生
D.1957-1958年工业生产存在决策失误
2020-09-0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串讲
4 .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两幅图出现在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大跃进”时期
5 .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化大革命”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
A.农业技术过分依赖国外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
C.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
2020-09-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   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采取怎样的工业化途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采取这种工业化途径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0-09-0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7年12月26日,北京市政工程设计院提出十三陵水库设计方案,1958年1月4日北京市委批准了修建方案,1月12日修建总指挥部成立,1月21日破土动工,几十万人义务劳动,160天后这个大型水库即告竣工。这反映出
A.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B.国家治理体系日益完善
C.政府组织和动员力强大D.基建设施发展非常迅速
8 . 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B.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C.国民经济处于调整阶段D.我国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9 . 1962年,某省在压缩重工业的基础上对轻工业和手工业大力充实,积极增加轻化工业和小商品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迅速增加日用工业品自给比重。这种做法
A.贯彻了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B.全盘否定了“大跃进”运动
C.致使社会主义革命进入低潮D.偏离了工业强国建设路线
2020-08-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外国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2)结合材料一、二,你得到哪些启示和认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020-08-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