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5 道试题
1 . 庞平先生用一组贴近生活的漫画真实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依据下图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初社会经济困难B.“左”倾错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调控
C.计划经济体制刚刚建立D.一化三改完成使中国建成了工业化
2020-08-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由如图所反映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是
A.新经济B.自然经济C.计划经济D.市场经济
2020-08-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对统计表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8%26.1%52.1%
增长率—47.3%—16.3%104%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重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B.“大跃进”的开展使全国工业总产值取得大幅度提高
C.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的严重失衡
D.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 . 在经历了“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的打击之后,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下列几组词汇,能够反映这一时期的特点的是
A.工业化、三大改造、合作化B.大跃进、人民公社、公私合营
C.文化大革命、合作化、土地改革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020-08-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中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从理论上讲,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联系在一起。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毛泽东在改变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以后,却坚持把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作为主要任务。从1957年冬到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正是为了替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加强物质基础。这样,在1957~1958年,在毛泽东的理论中,发生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不一致的情况。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大力倡导种植,在国家不再为粮食的严重不足所困扰时,赫鲁晓夫日益把发展农业的措施变为自己的主观想象,提出通过和平经济竞赛,在肉类生产和牛奶产量等方面赶超美国的任务。且在其执政时期,国家在农业机器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扶持,如在1955~1956年间调往东部地区的拖拉机就多达20多万台,约为全国提供给农业机器总数的1/3。在政策的鼓励下,仅1954年上半年就有4万人去西伯利亚垦荒区。这种做法到了许多从事农业具体工作的人以及科学家的怀疑和反对。

——摘编自李明海、吴玉霞《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农业改革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确立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两国经济发展的共性,并谈谈从中得出的启示。
2020-08-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的关系
2020-08-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在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19581028日,山东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量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1)材料一中的唱词反映了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什么样的农业政策?明清时期这种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利的影响?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新乐园”的幸福生活在当时为什么不能长久?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三、四回答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以后,投机资本疯狂操纵黄金、银元,在私营百货公司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私营商店的商品都以银元标价。同时投机资本势力还掀起一股物价飞涨的浪潮,天津、上海带头,华中、西北跟进,波及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据程中原、夏杏珍《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材料二   1964年5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三线建设问题,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其中一线是沿海地区,二线是中部地区,三线是西南、西北等后方地区,将三线地区作为建设重点。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但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而“邓小平南方视察”作为新中国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被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据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指出针对材料一中的问题,新中国在成立之初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南方视察”的重大历史意义?
9 . 如图反映了我国部分年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变化(单位:万吨),其中1958~1960年的产量变化是由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D.“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0 .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