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1960年和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城镇人口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D.“左”倾错误得到完全纠正
2023-05-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1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导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B.引发了“大跃进”运动
C.体现“八字方针”成效初显D.反映城市经济遭到破坏
2023-05-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倡议1961年4、5月间,刘少奇带领工作组,到湖南进行了40多天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后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对经济困难形势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党和国家领导人此举旨在(     
A.反思“大跃进”运动的弊端B.落实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C.从根本上杜绝“左”倾错误D.扭转国民经济的落后局面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潍坊柴油机厂大事记

1946年,环海铁工厂(其前身)创建于威海。

1948年,12名环海铁工厂工人筹建潍县坊子大华机器厂。1950年,生产了25台15马力柴油机支援治准工程。

1953年,企业收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并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建成了金工、铆锻、装试等车间,扩大了生产能力。

1957年底,工厂生产柴油机达到574台,提前两年完成工厂计划。

1958年,进行扩建。

1961年,开始进行全面整顿。

1965年,工厂扭亏为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70个大庆式企业之一。1978年,各项生产指标基本恢复。

1984年,定点生产从奥地利引进的斯太尔重型汽车用发动机,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将技术标准进行“中国化”。

1986年,对市场需求量大的老款柴油机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1994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精简改革。

2002年,成为本行业内首家完成混改的企业,正式成立潍柴动力集团。200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9年,入选“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入选亚洲品牌500强。2022年,弹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9%柴油机,刷新全球纪录。

——摘编自《潍坊柴油机厂厂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见证新中国经济的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494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创作于1959年的宣传画《春耕》,描绘了一个女拖拉机手进行春耕春种的场景。该作品旨在(     
A.说明农田耕作已经实现机械化B.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C.展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D.表明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60年,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圣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10月,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据36个县的调查,施行责任田后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38.9%。这一政策(     
A.源于农民的自主性探索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C.反映建设道路的新探索D.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该时期适合国情的探索有(     
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初步建立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
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的提出
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4-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初,全国仍有土匪武装260多万人,他们还有明显的政治性质。1952年底,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这项工作,对巩固人民政权、建立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方面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艰难得多,物价的飞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三线”建设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从1964年至1980年,在主要的13个省、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整个工程规模空前。在铁路交通建设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并建立了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这些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

——摘自远山《“三线”建设: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9 . 1958年国家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下列反映这一思想的是(     
A.B.
C.D.
2023-04-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6大事记
1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充分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宣布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会,庆祝北京市农业、手工业全部实现合作化和在全国第一个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
2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3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颁布《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4中共中央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定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7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5战斗机,在沈阳飞机厂诞生。
7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宣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9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应邀访问中国。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开始分卷出版。

——摘编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


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一年,发生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从上述1956年大事件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观点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2023-04-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