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9-1965年,中国工业企业在中央指导下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运动,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并逐渐确立了质量第一的发展思想。这一运动(     
A.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推动“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D.表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2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说:“我们可以有几条路前进,比较一下,要选一条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下列各项属于“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的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旨在(       
A.推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落实中共八大确立的主要任务
C.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目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1963年由赵升仁、韦国创作的《加速推广粒肥深施、夺取农业更大丰收》宣传画。此宣传画(       

A.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B.反映了农业的机械化
C.实现了农业生产历史新高D.促进了农业政策的调整
5 . 下图是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的实施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D.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6 .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下列各项中,属于毛泽东所说的这十二年我们“做对了”的有(     
①召开中共八大             ②提出“双百方针”     ③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掀起“大跃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1-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7 . 1958年,毛泽东在讨论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是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一个国家,商品生产不是消灭的问题,而是要大大发展。在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我们不能避开一切有积极意义的诸如商品、价值法则等经济范畴,而必须使用它们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A.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彻底否定B.指明了计划经济模式的发展方向
C.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开启了中国特色经济体制的改革
2024-01-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化德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8 . 口号作为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下列口号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社会景象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只生一个好”
C.“早包早富,不包永远不能富”D.“革命委员会好”
2024-01-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射阳中学、滨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某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把1956-1966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概括为“3338”四个数字,即“三面红旗”“三年困难”“三线建设”和“八字方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摆脱苏联模式束缚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确立D.中西部地区经济得到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轮训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两个方面,学习的材料主要是毛泽东指导编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问题》和《党的生活的几个问题》等内容。据此可知,该轮训的主要目的是(     
A.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B.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C.正确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D.完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