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1957 年,陈云指导经济工作时指出:“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陈云意在(     
A.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B.强调经济建设要与国力相适应
C.反思“大跃进”的教训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
2023-12-1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是1956年陈云提出的经济政策建议。这些建议(     
工商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
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
A.吸取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B.开启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C.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框架D.促进了国家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讨论修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文稿时告诫大家,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毛泽东此言(     
A.基于他对人民期盼的深刻体悟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体现了党中央急于求成的心态D.有助于打破对苏联经验的迷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61年初,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把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调整到167亿元,比原来的计划指标减少108亿元,即减少了39.3%。其中工业投资94.58亿元,比1960年预计的139.5亿元减少近50亿元。这一措施(     
A.体现了党对苏联模式的反思B.意在缓解经济过热带来的困境
C.基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需要D.凸显国家对工业现代化的重视
2023-11-01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浙江省统计局调查:“1965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元,比1957年的87元增长52.9%,年均增长5.4%。”这一时期浙江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可能得益于(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实行D.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作出决定:“国家必须拟定关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支援农业的长期规划。……一切部门制定的计划和采取的措施,都必须肯定以农业为基础,面向农村,把支援农业、支援集体经济放在第一位”。该决定是为了(     
A.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B.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C.落实国家工业化战略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2年,在编制“一五”计划时,除有些造船厂必须设在海边外,山海关内的大型建设项目基本安排在京广线以西。1953—1955年,地质勘探投资的56.9%集中在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以便为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做准备。这些举措(     
A.适应了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B.改变了工业布局不平衡局面
C.是学习苏联模式的合理选择D.满足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8 . 如图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A.人民政权的巩固B.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D.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允许私人与国家订立条约开厂,在10年甚至是20年不予没收。1958年,毛泽东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要。究其原因主要是(     
A.适应三大改造的调整B.国家经济发展出现困难
C.认识到市场的积极性D.纠正当时严重冒进风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社员的自留地由以前规定的占当地每人平均占有土地的5%提高到7%。还规定:养猪是共养和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允许社员家庭私养母猪。同时,鼓励社员经营其他小规模的家庭副业。这些政策(     
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C.改变了农业长期薄弱的现状D.顺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形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