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轨迹:房地产权属性的变化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49- 1955 年,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对公共房产进行管理和分配,私有房产仍允许买卖,但应在政府房产管理机构登记,发给房产契证。

第二阶段;1956- - 1965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阶段。将私有制土地和房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渐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归城乡合作社统一管理,不再进行确权登记。

第三阶段:1966- 1978 年,房地产权属登记全面停滞。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至今,依法建制、创新发展。1982 年颁布《关于城市(镇)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暂行规定》重新开启房地产所有权登记工作。近年来,相继制定和颁发了《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日趋规范化、法律化。

材料二   有关湖南省常德市房屋产权证明的一组材料



图1   1954年颁发的房屋买卖契          图2   1962年发放的房产证

图3   2019年颁发的不动产证书的样本
(1)结合材料一 ,对材料二中三幅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阐释。
(2)说明材料二中三幅图对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房地产权属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学是现实的反映,《活着》是作家余华笔下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于1998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2002年,获第二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4年3月,余华凭借该书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活着的信念,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材料

片段内容
片段一接着老全得意地对我和春生说:“你们瞧,谁都没逃成。”刚开始我们只是被包围住,解放军没有立刻来打我们,我们还不怎么害怕,连长也不怕,他说蒋委员长会派坦克来救我们出去的。
片段二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龙二是倒大霉了,他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他还死不认账,去吓唬那些佃户,也有不买账的,他便动手去打人家。龙二也是自找倒霉,人民政府把他抓了去,说他是恶霸地主。
片段三好端端的一口锅就被砸烂了。家珍站在一旁看着心疼得都掉出了眼泪,家珍对队长说:“这锅砸了往后吃什么?”“吃食堂。”队长挥着手说,“村里办了食堂,砸了锅谁都用不着在家做饭啦,省出力气往共产主义跑,饿了只要抬抬腿往食堂门槛里放,鱼啊肉啊撑死你们。”

材料反映了哪些史实?说明余华《活着》的史料价值。
2022-02-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工业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读图,回答问题。

图1
20世纪5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图2
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材料   19822004年“三农”工作一号文件内容节选1982年:对于(农村)家庭副业和专业户,必须实行积极扶持的政策,在资金、技术、供销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我国耕作制度复杂……农业机械化必须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

1983年: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1984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1986年:伴随着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户。

2004年: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有限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央和地方要支持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汇编(19822014)》


(1)解读图1、图2,指出该时期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提取材料信息,从多角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沙村建置沿革(节选)

1950年5月,全县设8区81乡347行政村。保安区置13乡,廿七都有6乡。白沙为保安区定村乡第二村。1951年土改时,改第二村为第三村。后又改称第二村。

1956年11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白沙称胜利社。

1958年9月,峡口人民公社成立。白沙改称峡口公社定村大队白沙生产队。

1961年8月,白沙成立生产大队。同属此大队的有白沙自然村一、二、三生产队,洋槽自然村是第四生产队。1962年,第三生产队分设两个生产队,洋槽易名第五生产队。

——摘自《白沙村志》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具有的史料价值。(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09-10更新 | 38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个人生命口述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更在于每一个社会化的生命个体都是历史与社会、时间与空间的结点。以下是陕西佳县泥河沟村村民口述史的节选:

受访者:武继龙,1947年生,曾担任生产队队长

我十二三岁就开始过集体生活,16岁参加劳动算半个劳力,当时给5工分。

1962年,枣树大部分归集体所有。如果个人原先有枣树,那就留下两棵,剩下的归集体;如果原先没有,就将收归集体的枣树分两棵出来留给个人。这是为了让个人生活能有保障。

受访者:武买保,1955年出生,曾任村小学教师、村委会主任

1981年土地就承包给个人了,那是我们泥河沟重要的一年。在那之前都是集体经济,打的粮食按照人口还有工分分着吃。

2000年由乡政府推荐,通过佳县人民代表大会我当选为榆林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五年。那时我是村长,1998年7月12日在戏台上通过选举成为村委会主任,2001年8月卸任。

受访者:武小斌,1982年出生,2015年任村委会副主任

泥河沟主要的变化就是从2014年开始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思想上转变挺快的。来的人多了,泥河沟接触到外面的人也多了。

——摘编自孙庆忠《村史留痕: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口述史》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1-01-12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于50年代》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历史纪录片,以下内容节选自该纪录片中的部分访谈者的回忆录。

《生于50年代》上集

陈丹青: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告诉我在我出生的那年,中国开始实行粮票、布票、油票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会让你有所期待,比方说到春节你就知道会有一张票可以去买鸡,然后有一张票可以买鱼、买肉,就是这种期待感。

陈丹青:当时宣传画、无线电里的广播,马路上敲锣打鼓的游行,都是讲大炼钢铁……所以我记得小时候.中班一群小孩坐那儿。老师一个一个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轮到我说时,我就缩在那儿,我就说:“我想当炼钢工人。

《生于50年代》下集

陈丹青:我想他们(50年代出生的人)是第一拨觉醒的人,然后也是第一拨摆脱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以后开始在各个领域比较理性地选择和实践的人。他们无可选择地存在于那个时期,在各个领域他们必须把路蹚开来,时代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然后他们也回答了这个时代。

——捕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生于50年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7 . 一份1958年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上标明“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份报纸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B.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2018-11-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于1986年出版,材料中有这么一段描述“那是1960年,正是困难时期,在山西省太原钢厂当工人的二爸,突然不干了,跑回家让他哥给他娶媳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关于上述材料,下面认识正确的有(     
A.文学作品是间接史料,需考古成果的补充和确认
B.“困难时期”是因为国家实行了“八字”方针
C.“二爸”的行为应该是响应了国家政策
D.“突然不干”可能是忍受不了三线建设的艰苦
2023-11-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史料一 宣传“大跃进”的漫画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

——老红军致彭德怀的信

史料二 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既不能超越,也不能阻碍,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人民公社化运动就违背了这一经济社会规律,急于从刚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础上快速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摘编自《浅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原因》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分析“大跃进”的特点,概括其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
2023-09-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6课学习讲义

10 . 史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史料二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史料运用]


(1)史料一表明“大跃进”的核心是什么?反映了“大跃进”的特点是什么?
(2)史料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有何特点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