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不断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国家主题
葡萄牙、西班牙从陆地到海洋
荷兰从渔夫到车夫
英国
法国从人性到理性
美国
俄国从改革到革命
德国
日本从锁国到开国
中国

结合材料的提示及所学知识,从中、美、英、德中任选一国,为其崛起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合理,史论结合)
2022-01-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工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文理分科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而为1952- 1958 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新中国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
B.“一五”计划实施激发了科研热情
C.“左”倾错误已经波及科研领域
D.“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科研腾飞
2020-04-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3 . 1958年我国超发货币,导致民众持币待购现象严重,对此,中央采取部分商品“高价、敞开供应”的政策,并在许多城市开设高价饭馆。一时间,各地流传着“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的民谣,据统计,1962年开设的高价饭馆营业额达到4亿多元,上缴国家利润2.6亿元。据此推断这些措施(     )
A.助长了左倾浮夸的风气B.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
C.导致通货膨胀日趋严重D.解决了中央财政不足问题
4 .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2019-09-27更新 | 298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2019-01-30更新 | 2937次组卷 | 3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承包责任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前两次调整把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
B.前两次调整把分散经营变为合作经营
C.后两次调整土地所有制未发生改变
D.四次调整都不同程度地解放了生产力
2017-12-01更新 | 359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工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文理分科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何评价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7-11-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加学校2017高三第一学期10月考模拟试卷
8 .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9 .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a阶段: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两国粮产量的增长
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
C.c阶段: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
D.d阶段:市场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