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1958年7月发行的年画。作为史料,它可以佐证
A.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的建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宏伟蓝图的绘制
C.人民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D.我国开始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时代
2 . 下表为1957-1960年中国国民经济统计表,该表数据波动的原因是
项目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43.3%31.2%25.5%
196021.8%26.1%52.1%
增长率—22.8%—4.7%22.3%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跃进的影响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2021-05-0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8年9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如图所示漫画“河南省日产生铁18694吨”,由此可知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B.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
C.人民公社体制迅速发展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 .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宣布,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为达此目标,中共八大提出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设先进的工业国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争取中美关系正常化
5 . 漫画《大豆过江》,画中标注“此画为1958年秋江苏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漫画反映出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B.“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C.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愿望迫切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2021-02-05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民日报》在某一时期曾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对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不足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7 .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一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
①大规模三线建设   ②中美建交,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原子弹、氢弹和导弹发射成功   ④打赢“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 . 下图为中国1955—1965年农业总产值指数变化柱状图。以下解读中,正确的有

①总体:这一时期农业虽然经历曲折但总体仍有发展
②1955—1958年:土地改革陆续完成推动了农业发展
③1958—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④1961—1965年: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成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下列属于这十二年“做对了的”是
A.打开外交新局面B.召开七千人大会深入总结经验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提出“多快好省”的建设路线
10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2021-0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49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