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材料   下面一组大跃进时代的图文信息



设问环节:
(1)任选其中一幅图文,说明其史料价值。
(2)选择其中二幅或二幅以上图文,自行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3-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工业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读图,回答问题。

图1
20世纪5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图2
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材料   19822004年“三农”工作一号文件内容节选1982年:对于(农村)家庭副业和专业户,必须实行积极扶持的政策,在资金、技术、供销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我国耕作制度复杂……农业机械化必须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

1983年: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1984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1986年:伴随着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户。

2004年: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有限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央和地方要支持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汇编(19822014)》


(1)解读图1、图2,指出该时期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提取材料信息,从多角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沙村建置沿革(节选)

1950年5月,全县设8区81乡347行政村。保安区置13乡,廿七都有6乡。白沙为保安区定村乡第二村。1951年土改时,改第二村为第三村。后又改称第二村。

1956年11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白沙称胜利社。

1958年9月,峡口人民公社成立。白沙改称峡口公社定村大队白沙生产队。

1961年8月,白沙成立生产大队。同属此大队的有白沙自然村一、二、三生产队,洋槽自然村是第四生产队。1962年,第三生产队分设两个生产队,洋槽易名第五生产队。

——摘自《白沙村志》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具有的史料价值。(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史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史料二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史料运用]


(1)史料一表明“大跃进”的核心是什么?反映了“大跃进”的特点是什么?
(2)史料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有何特点及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影像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下列图片
A.宣传了开展工业化建设的方针政策B.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反映了经济建设领域中的曲折探索D.见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2022-05-18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时期政府实行贸易的双轨制度,将贸易分为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明初政府颁布禁令:“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原因是政府考虑到沿海居民的胡作非为,“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者居十七”。但官方的“朝贡贸易”却十分兴盛,“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前来朝贡的国家有十多个,如暹罗、占城、扶桑、琉球、朝鲜等。每次使团前来带来的都是该国的贵重礼物,但因生产力落后,“进贡之物,大都草率不堪,甚者尤极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明朝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回赠的物品价值往往超过对方数倍。

——摘编自李凤琼、秦超超《明朝与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情况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迅速恢复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央贸易部召开了一系列有关出口的全国性专业会议,如丝绸会议、茶叶会议、钨锡会议等,研究大宗出口产品的产销情况,通报国际行情,制订1950年出口计划和具体的保证措施。促进了1950年度出口的恢复和发展,基本达到了或超过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同时,贸易部还召开了全国进口会议,专门讨论民用品的进口问题。根据会议制定的方针政策,既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的局面,又根据国内的需要掌握进口。为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外贸,政府在大力发展国营对外贸易的同时,还注意发挥当时占较大比重的私营外贸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作用,实现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作用。
7 . 1958年底,毛泽东在郑州召开部分中央和地方领导人会议,广泛讨论了人民公社运动中出现的问题。他说,在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我们不能避开一切有积极意义的诸如商品、价值法则等经济范畴,而必须使用他们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是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一个国家,商品生产不是要消灭的问题,而是要大力发展。这表明毛泽东
A.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B.着手纠正一些“左”的做法
C.主张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