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2023高一上·天津·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纪念馆是纪念革命先烈丰功伟绩、了解光荣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图一井冈山会师纪念碑

   
图二延安革命纪念馆

   
图三西柏坡纪念馆

材料二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课整理的一张时间轴,主要任务是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初期发生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突出历史功绩。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2)根据所学知识,在时间轴的时段范围内,补充2个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并说明补充的理由。
2023-12-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2 . 1962年5月,中共中央讨论通过了中央财经小组的报告,决定“有计划地保住一批工厂,缩小一批工厂,合供一批工厂,关掉一批工厂,并且改变一批工厂的生产任务”。这表明,中共中央(     
A.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B.全面纠正“左”倾错误
C.积极推动国民经济调整D.准备改变工业发展方向
2023-08-3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13
3 . 1961年,中共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外出视察、调研,对工农业经济发展采取一系列调整政策(如下表)。这说明,当时中国(     

时间

领域

内容

1961年

工业

农业

缩短工业战线、延长农业战线,颁布《工业七十条》等

1962年9月

提出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坚持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
A.经济政策趋于合理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推动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2023-08-3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2五史
4 .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中,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变化(     
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实际B.取决于国际形势的变化
C.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D.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提出
2023-08-3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2五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了关于“二五”计划的报告,指出我国在制定长期计划时,应按照国家物力、财力、人力的可能条件规定各指标;在制定年度计划时,应根据当年和来年条件,积极地发挥潜在力量,以保证长期计划的完成。这一报告(     
A.改变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B.阐释了“双百”方针实施的必然
C.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D.落实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
2023-08-3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2五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国营和集团为主,个体为补充;按计划生产为主,市场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自由市场为补充”的设想。毛泽东在1956年12月同工商届代表谈话时说:“国家投资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也可以开厂……这叫新经济政策。”这反映出当时党和国家(     
A.确立了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措施B.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思考与探索
C.充分认识了国情和社会主义内涵D.大力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2023-08-30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一部分基础小卷0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基于“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且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即将全面铺开的认识,代表中央发出了向知识分子学习的号召,强调党要运用“知识分子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C.党对知识界进行了思想改造D.知识分子成为经济建设主力军
8 . 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A.人民公社、外交政策、农业合作化
B.“一大二公”、“大跃进”、“一五”计划
C.开国大典、公私合营、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大炼钢铁、“八字方针”
2023·江西宜春·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列出信息,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6-20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米价在一九四八年二月突破每石三百万元,到七月就突破三千万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从一九五六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一九六五年完成经济调整工作,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大中型的水利建设施工项目达二百九十多项,除用于治理淮河外,还用于治理黄河、海河两大水系等。机耕面积在耕地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二点四上升到百分之十五。机灌面积在灌溉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四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五。这十年,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九四九时的中国那样,从而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重要准备。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6年至1965年间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扼要说明这十年的成就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哪些方面的“重要准备”。
2023-06-03更新 | 231次组卷 | 5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03中国近现代史(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