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58年3月15日,毛泽东找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新华社社长的吴冷西谈话说: “现在报纸宣传报道上要调整一下,不要尽唱高调,要压缩空气,这不是泼冷水,而是不要鼓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大家按实际条件办事,提口号、订指标要留有余地。”这一谈话(     
A.旨在用舆论解决经济高速度问题B.促进了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C.缘于“大跃进”出现了错误的倾向D.顺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2024-04-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3至196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四年迅猛增长;196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工业、农业总产值都大幅超过1957年的水平。与这一成就直接相关的是(     
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化D.国民经济调整
2024-03-31更新 | 118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据此可知(       

年份

项目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100%

A.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阻碍工业化建设
C.“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4-03-22更新 | 159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指出:“重工业方面,由于三年来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1961年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该决议(       
A.旨在推动重工业持续发展B.克服了人民公社的弊端
C.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D.巩固了已有的胜利成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62年,中共中央发文强调,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要将基本核算单位下降到生产小队并长期执行。这反映出中共中央(     
A.已对人民公社的弊端有所认识B.开始认识到农业的重要作用
C.准备全面纠正农村“左”倾错误D.已认识到城乡经济的不协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0年下半年,中共中央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决策,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有1800多万职工被精简回乡或下乡。上述事件(       
A.解决了经济困难造成的粮食短缺B.旨在为国民经济的好转创造条件
C.利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持续开展D.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2024-02-01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毛泽东在总结我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       
A.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8 . 从1960年夏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粮食供应紧张局面。1960年同1957年相比,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减少了19.4%,其中农村人均消费量减少了23.7%,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减少了23%,猪肉人均消费量减少了70%。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观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忽视经济发展规律
C.苏联的背信弃义D.重工业的畸形发展
9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7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如表是1960—1965年湖南省部分经济指标变化情况统计表。这说明当时的湖南(     
年份农业工业
总产值
(亿元)
占工农业
总产值比重(%)
总产值
(亿元)
轻工业比重(%)重工业比重(%)
196029.2440.648.7737.462.6
196532.5146.437.6348.451.6
A.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改变B.经济增长速度全面提高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农村生产关系得到调整
2022-09-11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