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1953—1978年的部分年份中,所统计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未达标率(中学和小学分开统)。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注:按照1977年的相关规定,高中教师应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初中教师应达到大专水平,小学教师应达到高中或中师水平。
A.政治运动B.经费投入C.学校体系D.教师地位
2023-11-01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66—1976年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当时正在进行(     
A.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C.“文化大革命”D.人民公社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1953~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折线图。下图中促使A到B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的严重破坏B.自然灾害的频发
C.“左”倾路线的影响D.中苏关系的恶化
4 . 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遭遇曲折,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里所说的“遭遇曲折”包含(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反映了新中国
A.法律体系已经完善健全B.“依法治国”方略已实现
C.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D.法律内容存在不平衡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实行“包下来”政策。同时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政府明确失业救济和安置失业人员办法,稳定就业,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大跃进后,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沉重压力。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支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工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我国就业政策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谢秀军、陈跃《新中国70年就业政策的变迁》等

材料二   二战后,伴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的推陈出新,美国的失业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政策的核心,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发挥乘数效应来扩大经济活动规模和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1962年,颁布《加速工程法》,通过资助经济衰退地区建设公共设施,缓解严重的地区失业问题。进入七十年代,美国遭遇新的经济萧条期,企业面临国际竞争者的挑战,制造业萎缩,经济处于转型时期。里根政府在反思福利扩张产生福利陷阱的同时,在1982年,通过《职业培训法》,加大对劳动者培训,一定程度缓解了就业问题。

——摘编自李晶《美国就业促进政策的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