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1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57年、1972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参会国家(地区)及客商简况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时间参会国家(地区)及客商
1957年19个国家(地区)共1223人参会,其中港澳采购商1021人。
1972年82个国家(地区)共14598位客商参会,日商到会踊跃。
A.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D.中美建交的外溢效应
2024-05-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该统计报道中的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是(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统计

A.美国的霸权受到了挑战B.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美建交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中国对美国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着来自美苏两个方面的外交压力。中国要减轻外交压力,拓展更广阔的外交活动空间,就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196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指出美苏之外的国家都属中间地带,中间地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与美苏之间有矛盾,而且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这种矛盾将日益加深。中间地带发展的趋势将是独立于美苏之外,并能与美苏抗衡的一支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

——摘编自徐如军《论新中国外交思想三个层面的转变》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你们跟欧洲、跟日本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亲自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将对华政策从“遏制”调整为“接触”。197812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相较于20世纪60年代,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妇女》杂志1939 年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该杂志主要关注妇女的命运,刊登杰出女性的故事,描述妇女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和感情,在妇女中深入人心。以下是对1949年至2004年《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女性人物的研究统计数据:

封面女性人物所处地域分布


封面女性人物文化程度分布 单位:%

1955—1964年1975—1984年1995—2004年
初中及以下3.61.60
高中或中专3.603.4
大专或本科4.53.333.6
研究生及以上01.614.3
不详88.393.548.7

封面女性几个主要职业的变迁趋势


封面女性人物事迹分布 单位:%

1955—1964年1975—1984年1995—2004年
爱岗敬业34.331.16.7
勤奋钻研10.83.35.9
贤妻良母4.51.60.8
自立自强23.427.927.7
优雅魅力8.122.947.9
领袖气质2.76.67.6
其他16.26.60.9

——朱舜《社会变迁中的女性形象》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女性人物的变化趋势。
(2)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女性人物变化的原因。
2023-03-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分别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看法。撰写《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不仅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而且为中共八大提了理论指南。

——摘编自自闻言实《1956年中央领导同志的调查研究与<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材料二   宣传“大跃进”的漫画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

——老红军致彭德怀的信

材料三   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既不能超越,也不能阻碍,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人民公社化运动就违背了这一经济社会规律,急于从刚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础上快速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摘编自《浅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原因》

材料四   1961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和“工业十七条”。《指示》认为前一段时期权力下放的过多、过于分散,所以现在要把权力更多地集中到中央一级,并强调严格执行国家计划,不得在计划之外层层加码,在之前下放给地方的中央企业中,凡是产品需要在全国范围统一调度的,现在一律收回中央等等。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工业十七条”规定企业必须规定“五定”(即国家给企业定产品的方向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的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定耗和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外部协作关系)和“五保”(即企业向国家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进行生产。在这一新体制下,厂长将重新有权总理企业内部的行政事务,且企业中生产、技术、财务等部门都将由专业人员负责。

——摘编自《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方面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工农业生产,并很快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则逐步展开了大规模新的基本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为550亿元。巨额投资给人民带来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以自己的热情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五计划期间,全国施工的工矿建设单位达1万个以上,五年内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新建的规模巨大的工矿企业投入生产。

——摘编自《新中国十年来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主题二   伟大的建设成就

材料六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以一九六六年同一九五六年相比,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党在这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摘编自1981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七

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代表主要事迹
孟泰新中国成立后,孟泰带领群众捡得成千上万个零件,回收各种废旧钢铁物资,建立闻名中国的“孟泰仓库”。一五计划开始后,他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完成了60多次重大技术革新。
王进喜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1960午,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全队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出色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材料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亚洲民族主义国家紧随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纷纷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中国一贯支持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外部势力侵略与干涉的斗争,并对独立后的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建设给予巨大而无私的支持与援助,如积极支援阿尔及利亚人民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支持刚果、老挝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古巴尽一切可能予以援助。广大亚非拉国家认识到中国是朋友,是国际社会中主持正义的力量,是它们争取独立解放、维护主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外援。广大亚非拉国家认为,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实现联合国的普遍性,并能更好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宗旨。……在中美关系松动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加快了承认新中国的步伐,成为在联合国大会上赞成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新生力量。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摘编自高志平、郭温玉《不结盟运动与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九   中美关系的改善经历了曲折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对华采取敌视政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从国际反霸斗争的全局出发,做出了与美国和解的战略决策。1972221日至28日,尼克松访华,双方经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联合公报》,中美和解之门终于打开了。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摘编自李勇主编《全方位速读系列:世界历史》

主题三   “文化大革命”

材料十   如表

时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
1953195714.6%
195819620.6%
1963196515.7%
196619767.1%

材料十一   如表

时间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4.2%9.21%1.9%

*基础测评*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展调查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跃进”的特点,概括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能力提升*
(5)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6)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7)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8)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一五计划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9)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科技方面的成就,并指出其历史作用。
(10)据材料七,概括新中国建设中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代表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历史纵横*
(11)根据材料十中的数据变化,指出1953-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指出其原因。
(12)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72-1973年、1974-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增长的原因。
(13)根据材料十、十一并结合所学,1953-1976年我国经济建设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失误,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2023-10-2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6·纲要上第2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6 . 1962年到1965年之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往来大幅增加。在此期间,中国从日本、奥地利、西德等国引入了价值数亿美元的设备。这一变化缘于(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B.中国与欧、日关系正常化
C.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D.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如表所示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
经济恢
复时期
3806.50494.54443.8850.6613.0011.70
“一五”
时期
8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
“二五”
时期
6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
1963
1965
5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
2022-08-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19)1949年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图一是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图二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材料二     以下材料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1972228日)。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材料三       当中国宣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时,20171218日,白官网站发表了以“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为题的报道,美国也宣布进入一个“新时代”。相较于“冷战”结束以来几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报告在对华关系上变得消极许多。

中美关系已经转变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这一转变使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存在不少机遇。

——整理自刘建飞《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中美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导致三个时期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变化的认识。
9 .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材料四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30年来,中国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
(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三,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5)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外交成就及作用有哪些?
10 . 下面是1949-1979年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图。图中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最高峰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C.中美关系得到极大的改善D.改革开放成就巨大
2021-02-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