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如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颂》(1972年)这幅画作(     
A.具备了史料与艺术的双重价值B.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C.展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D.宣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024-01-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七调月考历史试题
2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89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示范性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颂》(1972年)。这幅画作(     
       
       赤脚医生颂(诗配画)
       宋贤邦
革命青春似火红,身背药箱采百草。
毛主席教导记心中,广阔天地为工农。
A.具备了史料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B.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C.展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
D.宣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023-06-13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含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对下图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1972年尼克松访华
A.该照片是中美正式建交的见证
B.该照片可用于研究中美关系正常化
C.现代人拍摄的照片无史料价值
D.“一国两制”是该事件的重要成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作为第一手史料成为真实再现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围绕“照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上至少两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沥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3-10-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史料一 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否则不是狂妄便是自卑。不卑不亢才是我们的态度。

——1949年11月,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史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探究]
(1)史料一中为“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新中国实行了哪些外交方针?概括在这些方针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3-08-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讲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劳模精神典型特征代表人物
20世纪5060年代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多作贡献。“生产型”“技术革新型”时传祥、王进喜、李四光、钱学森、华罗庚、焦裕禄、郭凤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奋力开拓、争创一流、建功立业、改革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徐虎、许振超、宋鱼水、姚明

——摘编自王永玺、张晓明《简述中国劳模的历史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1-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清时期,我国士人对机械钟表计时性能有所关注,这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我国古代以漏壶为核心的守时传统。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式的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人开始放弃十二时辰制中的专名。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

——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

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民族特色,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近代计时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在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