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7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谈谈你的认知。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98年7月,国务院开展向部分国有重点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的试点工作。稽查特派员的工作以财务监督为核心,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据此可知,稽查特派员制度(     
A.全面激活市场经济活力B.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
C.完善现代金融体制改革D.加强对企业生产的监管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厦门双十中学2024届高三热身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下表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1978-1995年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作物种类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4年1995年
粮食作物80.380.175.876.573.973.4
经济作物10.214.415.614.421.322.1
其他作物4.35.58.69.14.84.5
A.社会需求日益多样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市场经济初步建立D.粮食供应依赖进口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厦门双十中学2024届高三热身试卷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威尔纳·格里希——新中国第一位国企“洋厂长”

19837月,邓小平发表了《利用国外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明确提出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1984111日,联邦德国退休专家威尔纳·格里希正式受聘为武汉柴油机厂厂长,聘期2年。消息一经公布,各种意见纷至沓来:“偌大的中国,人才济济,为什么偏要请洋人当厂长?”“一个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情况,当厂长还不是瞎指挥”……武汉市委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市委常委带队的工作组,协助格里希工作。

当时的武柴,工厂管理混乱,职工劳动纪律涣散,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同行业之末;工厂一年亏损500万元……格里希上任伊始连砍“三斧头”:他第一斧头砍向涣散的劳动纪律。每天厂长应第一个到厂,车间主任应第一个到车间。第二斧头砍向混乱的管理方式。从厂长到管理干部都要深入车间,不能坐办公室瞎指挥。第三斧头砍向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1986年,武柴的产品废品率由30%至40%降到10%以下;产品的使用寿命由3000小时增加到60008000小时,出口创汇超过百万美元。但格里希的一些新做法,并没有获得武柴员工的理解。比如:他提出“减员增益”的改革方案,但没有行得通;他提出要打破“铁饭碗”,实行结构工资制,由于反对意见多,很快也烟消云散了。

在武柴任厂长期间,格里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且拒领工资,仅靠德国退休专家合作局每月发放的十马克生活。

格里希撰写的26万字的企业机构设置和劳动重组方案,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重视。曾经五次接见格里希的国务院原副总理姚依林如此评价他:“我们不是把你当普通的厂长,而是把你当成西方文明的使者来对待。”

——摘编自《中国不会忘记》

你如何看待“新中国第一位国企“洋厂长”的现象?(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97年,《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下发,城市低保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截至1999年,共有531.6 万名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城乡居民得到了救助。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
A.配合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B.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C.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D.践行了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2024-06-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高三最后一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起,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工业化问题。毛泽东一度相信,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1951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21月,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给周恩来写信,强调用不着走弯路摸索,必须完全依靠与信赖苏联的援助,从一开始就建立最现代化的工厂。毛泽东对此信非常重视,特别批示要求中央会议讨论。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最终确定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速度力求迅速的方针。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材料二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2024-06-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先导
2024-06-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南模式,指的是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下表是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概况。

时段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依托中心城市和市场调节机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改革产权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城乡工业融合联动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企业干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
第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1)任选三个阶段的其中一个,指出该阶段推动“苏南模式”发展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模式”发展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8~1982年,中国引进“外智”的主要对象,经历了从深谙现代企业管理的专家到精通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专家、从社会主义阵营的学者到西方学者的变化。这说明中国(     
A.摆脱了原有经济理论束缚B.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城市
C.现代化探索不断走向深入D.形成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80年,江苏省社队机械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占到了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24%,引发了社会上关于社队企业三挤(以小挤大,以新厂挤老厂,以落后挤先进)的批评。这侧面反映了(     
A.乡镇企业蓬勃发展B.城市经济改革亟待推进
C.国民经济迅速发展D.人们对改革仍心存疑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