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新”“旧”缠绕互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从一九一八年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把书面语言和口语统一起来,接着出版的《每周评论》、《新潮》、《晨报副刊》等都采用白话文。同时《新青年》高举反封建大旗,在新闻和出版界得到广泛响应,一时形成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新闻出版阵线。……那时,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引起广泛关注,女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有人称赞它表现了“女性的自觉”。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

材料三   197812月)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述当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局面”,并结合所学,指出“新局面”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中“全会”的名称。结合所学,选择改革或开放任一角度,阐述“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如何实践的。(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2024-01-30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中学2024-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2 . 漫画是一种以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对以下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两个毫不动摇”思想
B.民营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国营大中型企业开始
D.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2023-08-2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改革过程往往也充满着曲折与艰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

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引自《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超越汉唐而“追风三代”,是宋代士大夫普遍的愿望。而王安石,显然是他们之中眼光更高远、意志力更强韧的一个。他曾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尽管王安石变法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改革者身任天下事的精神,推进改革的顽强努力以及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都留给后人丰富的启示。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1898611日到920日的103天中,教育、行政管理、工业和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约4050项变法法令很快陆续颁发。虽然光绪帝和康有为全力推行改革计划,但却受到大多数中央和省级高级官员的抵制。如省级机构,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都漠视或者延误改革法令。这些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敢于挑战和藐视皇帝的命令,是由于他们完全清楚,真正的国家权力不在皇帝手中,而在并不赞成改革的皇太后慈禧的手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改革措施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并从富国强兵的角度简要说明这次变法的实际效果。写出北宋时期另外一次重要改革的名称。
(3)从近代中国到当代中国,改革一直在路上。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戊戌维新运动的另外一种称谓,简述这次变法运动的主要历史意义,并根据材料概括其失败的主要原因。②“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回顾历史,列举改革开放40年来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并用一个关键词指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记述了自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年)改革内容
1978—1984
1985—1988
1989—1991
1992—2000
2001—至今
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改革农村市场机制体制
稳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营
深化农村税费和产权改革
A.巩固了公有制经济地位B.呈现出市场化改革方向
C.完成了农业现代化使命D.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赓续红色血脉,牢记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3月后,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同志创建照金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习仲勋同志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参与领导苏区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壮大了红军武装,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5年春,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战争中连成一片,合并成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习仲勋同志为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这块在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摘录自《习仲勋同志生平》

材料二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会上提出,希望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邓小平对中共广东省委提出的在邻近香港、澳门的地区兴办加工区的意见表示赞同,并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至此,经济特区建设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确定下来。

——摘录自《习仲勋同志生平》

材料三 中共十九大报告不仅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且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和精神有许多直接有利于各国和世界的发展、直接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并且在推进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各自需要,必然会程度不等地、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许多实质上与贯彻十九大精神相吻合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措施。

——《论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政治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央红军长征从何地出发?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广东设置的三个经济特区及材料二体现的共产党人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和精神在推进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6 . 1979年,四川省粮食产量640亿斤,比历史最高年份1978年多40亿斤。1980年,贵州省98%以上的生产队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当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9.6亿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高产年。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大规模的三线建设B.冤假错案的平反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经济特区的设立
2022-02-21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级中学等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并在斗争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19221月,《先驱》的发刊词指出:必须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同时华盛顿会议从反面给予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以实际的教育。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使中国政局陷入极度混乱。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阐明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明了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到”,创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对于采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当时党内外不少干部存在着相当大的疑虑,担心这样做会不会离开了社会主义。中央在19799月下达的文件中.还只是肯定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并不加以提倡。19805月,邓小平发表谈话指出,关于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这些地方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集体经济不巩固也会巩固起来的。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双包到户责任制迅速推广。

——选编自《邓小平文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求得“最合宜的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并分析该方案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及作用。
2021-09-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2届高三暑假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87年,沿海开放城市温州个体户叶文贵所办的金乡压延薄膜厂,经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审核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50万元,用于扩建股份企业,成为中国最早发行股票的私企之一。这一事例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温州率先拉开帷幕
B.沿海开放城市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C.改革开放时期温州人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D.我国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在整个人民内部继续推广和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去解决他们内部的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二 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现在全国也还有个别的农村人民公社实行公社所有制,群众不愿意拆散,能够保持的就让它保持好啦,也有以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的,比较多的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有些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地方,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到田”、“五统一”等等。以各种形式包产到户的恐怕不只是百分之二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邓小平《怎样恢复农业生产》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各方面的新情况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问题都要解决,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发表的时间,说明文章认为应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并简析该文对新中国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发表这篇讲话的背景,并简述这些“新的情况”在新时期取得真正成功的表现。
(3)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工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的著名论断,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②简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2021-09-0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认为,要把事情办得更好,就必须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他提醒学习研究者“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强调要“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19562月,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问题,促使中共解放思想,萌发了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理论自觉。历史上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激励着中共发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号召。于是,“以苏为鉴”成为中共高层的共识。

——据杨凤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百年探索》等整理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党的历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和历史经验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和总结,扎实审慎地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摘自杨明伟《从党的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1)概括材料一中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根据该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在苏共二十大后“以苏为鉴”的“理论自觉”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决议》通过的年份并评价《决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