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9年初,新华社、《人民日报》对安徽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情况作了连续报道,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他们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肯定了他们的经验。这组报道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首批经济特区的建立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2 . 1983年, 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均产值比 1978 年增长了30. 6%, 平均年增长 5. 5%, 大大高于1978 年以前平均增长 1. 29%的速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 . 20世纪90年代,深圳从偏僻的荒村变得高楼天,工厂林立,车水马龙。深圳崛起的原因在于(       
A.殖民入侵B.一五计划C.对外开放D.三大改造
4 . 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023-07-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温德克英考试研究院2022-2023高一下学期合格考综合复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边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从调查结果中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A.法制建设B.教育发展C.改革开放D.“双百”方针
6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的比重不断攀升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城镇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在 1998 年首次超过公有制单位此后仍不断攀升。这一变化说明我国(       
A.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进B.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计划管理调控成效突出D.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7 . 胡绳在评价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结束了我们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际上也是阻止了回到“文革”以前那种局面的倾向,从此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子”。这次会议是中共(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四大D.十五大
8 .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工业总产值中不同类别企业所占比重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份(年)
年份(年)197819871998
国有企业(%)77.657.526.5
集体企业(%)22.440.240.5
个体经济(%)02.333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城乡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D.国有经济改革成效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一书中写道:“1978 年前的小岗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实行新制度后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书中所指新制度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以下条款节选自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八条企业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第十条企业享有产品销售权;第十九条企业享有工资、奖金分配权。从中可以看出,该条例有利于(     
A.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B.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
C.调动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