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四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的中国人“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救治‘头脑疾病’”分别指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分别探索走什么样的近代化道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一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大事及其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中共十四大提出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为这一伟大创举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什么事件?
2022-0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指出,“历史意识”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者的是
A.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欧,运送丝绸商品的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B.1912年3月,在“众望所归”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次世博会,这证明其“世界工厂”的地位

3 . 土地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41—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中共针对性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这就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团结了包括地主在内的各阶级一致抗日。

——摘编自聂佳辉《中共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改革》

材料三建国后的乡村建设使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基础空前加强,遗憾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给无数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1978年后,新的土地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在保证国家工业化的前提下准许农民获得有限的自由发展空间。

——摘编自李昌平《回首乡建一百年,有待我辈新建设》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社会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对地主政策的变化,并从政治形势角度分别概括其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58年后中国土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导致土地制度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2016-11-27更新 | 1201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列事件发生在1984年的有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②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国务院决定开放宁波、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④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